系统工程方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曾伟东


  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福建建设目标,开启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先河。福建是习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也是实践起点。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城市,鼎力先行,以“数字福州”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从人文和科技两个方面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发展方向,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系统视图模型,按照体系模型进行推演和评估,把握好任务、系统、技术等不同层次的布局和衔接。从而把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建设问题,分解为系统工程的有序问题,经过18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成功的经验。2016年11月,福州市获得“2016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一、突出“数字福州”的顶层系统设计
  (一)人本导向,科学把握“数字福州”的内涵和特征
  以人为本使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根本和出发点。准确把握城市智慧化的内涵和特征,系统构建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是顶层设计的重要使命任务。在技术层面,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空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在人文层面,“数字福州”建设应该更符合现代城市公共服务的内涵和标准,突破单一的技术思维,把实现市民智慧生活和生态福州等人文需求作为根本目标。从当前的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向以城市智慧发展转型,从技术导向向应用导向转型,从重视技术发展向重视人文发展转型。
  (二)系统思维,以系统论整体观念把握“数字福州”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是复杂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工程理论指导。系统论运用完整性、集中性、等级结构、终极性、逻辑同构等概念,研究适用于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力图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
  (三)体系架构方法在“数字福州”顶层设计应用
  针对城市的特点,以“数据为中心”,通过定义城市体系结构框架核心数据模型,研究其视图和模型的内部机理,分析其底层数据模型,总结城市规划、论证及设计的经验,梳理城市体系开发的流程,形成面向服务的城市体系结构框架,其包含了全景视角、系统建设视角、数据信息视角等八个方面。在实践中,基于城市体系结构视图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可实现体系结构模型与流程仿真的动态关联,解决城市体系结构动态仿真功能缺陷,体现“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
  二、“数字福州”的重点建设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精干强效机构
  福州市政府为落实发展“数字福州”的施政理念,提倡服务创新转型,为城市治理带来创新手法,规划成立了“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职团队统筹数字福州的相关建设,利用信息通信等科技技术强化公共市政服务,提升政府效能,活化产业效能,落实数字城市方案,让市民享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品质,协助产业与政府一同实现福州市数字城市的新愿景。数字办在推进全市电子政务与“数字福州”工作、城市数字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融汇多源异质数据,消除数据烟囱壁垒
  数字城市的建设,坚持以数据为中心,主要包括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公共信息三大类主要的数据资源。“数字福州”的建设在政务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涵盖的城市基础信息范围广。已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库。已入库人口数据710.3万、法人数据24.17万、信用数据1.67亿条,实现规划区1026平方千米1:2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和矢量电子地图全覆盖。全市入库电子证照数据量1011万条,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证照全流程网上应用。通过构建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校验和数据应用格局,完善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福州市大数据平台,将为下一步推动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三、“数字福州”的特色建设成果
  (一)福州市时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上线运营,创造性地把各类不同的信息数据从底层打通融合,以数据汇聚、融合的方式整合各类数据资源。通过系统性统筹建设,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保证了高质量服务。实现数据汇交、存储、处理、同化、应用、分析、共享、安全和更新等城市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数据集成环境,满足各个部门在数据共享、地图共享、服务共享、应用共享等不同层次的共享需求,并全面支撑各行业的应用,为福州市的各相关委办局提供数据共享与分析服务。
  (二)一窗受理,惠民兴企优政
  福州市建设了一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项目,构建形成全市统筹、部门协同、安全可靠、一体化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推动网上政务服务更加惠民便民,有效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整合全市各级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福州市综合协同办公系统。政民互动渠道进一步增强,提供多项便民服务,深入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三)e福州,畅享城市所有服务
  e福州平台作为全面落实“数字福州”规划的抓手,力图把福州市打造成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打造城市级集约化建设平台、智慧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移动服务统一门户,汇聚城市综合服务,沉淀基于用户行为的移动化大数据,打造科学、完备的标准化体系,提供高效、高质量的运营、运维、安全支撑,实现“让市民用一个APP畅享城市综合服务”的核心理念。整合政务、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各领域资讯,为市民打造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信息互动、政民沟通平台。
  (四)一码通行
  福州市不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国首创的公共支付二维码“福码”,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时缴费不便的“痛点”。“福码”为群众提供统一便捷的公共缴费服务,为收款单位提供全渠道的收款、对账服务,实现全市政务缴费、商业消费“一码通行”。此外,“福码”还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大数据分析决策服务。安全性方面,福州市数字办牵头制订了“福码”规范,将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的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保护公民信息安全。
  四、展望
  预计到2020年,福州市将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让智慧城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面实现政府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格局,全面建成“全时全程”的统一民生服务体系,经济社会运行高度网络化;基本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类重大战略专项基本建成,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