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适老性”的新一代智慧型城市

作者:何卫兵


  在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建设“适老性”的新一代智慧型城市就是建设绿色、安心、安全、便利的城市,它不仅注重居住、行政、商业等功能区域的划分,更加注重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建设小而全的复合设施,既便利生活又减少交通流量,既适合老年人又是多代宜居型城市。“适老性”作为城市建设组织中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社会关系、多元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市民公共生活的载体,更是老年群体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和生活保障配套设施的载体。
  一、老龄化社会城市建设的不足
  城市建设适老程度低、适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有很多欠缺,影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品质,以泰安市为例。
  (一)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性建设与市民期盼有差距
  户外活动场所实用性不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全,与社会老龄化、城市服务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与市民的期盼有差距。
  花园、广场数量增多,但配套设施不全。公厕、车位等配置少且分布不合理。像泰山广场、东湖公园、南湖公园、岱岳广场等几大广场公园及主次街道路边花园、社区健身广场等对公厕、车位配置不足,有的有少量配置但是缺乏便利性、实用性、配置的合理性,还存在公厕改变其它用途的现象。
  花园、广场注重美观,但宜动场地建设不足。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喜欢练拳跳舞、打牌下棋,但是,大多数公园、绿地、市民广场、街心花园环境美了、观赏性强了,但是,台阶多、活动场地不足、空间局促、环境品质低,适宜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晨练、日间活动的场地少,有的场地狭小,有的地面不够平整平坦,并且大都缺乏打牌下棋休闲的桌椅。
  花园、广场器材配置增多,但配置单调且缺乏维护。已建活动场所大多只配置一些最基本的健身器材,而适合各年龄构成人群特征尤其是适合老年群体特征的健身设施、器材不足,并且部分公共场所现有附属设施、器材由于疏于管理与维护,出现破损、破坏现象,这既导致了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市容市貌。
  (二)住宅适老宜老性差不能充分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步性
  适老性住宅不足,住房适老宜老性差,影响了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没有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性。
  老住宅没电梯,给老年群体生活带来不便。老城区住宅由于设计年代较早,大多没有电梯设施,带来上下楼梯、购物出行难题,甚至开始出现“悬空老人”。目前,越是老式住宅区域,周边的医院、老年活动室等资源配置越成熟,老年人居住越集中,但是,“悬空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新建住宅大量增加,但是“适老化”住宅少。目前,有的开发商偏重利润较高的大户型和高端豪宅,有的致力于开发普通住宅,虽然全市对养老居所、住房有规划有部署有开发,但是,在现有住宅中,仍然存在真正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开发明显滞后的问题。新建住宅在细部设计上缺乏针对老年群体特有生理现象、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需求的现实考虑和规范。
  (三)无障碍环境尚未形成降低了智慧城市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城市无障碍通行能力低,给市民尤其是特殊群体、老年群体出行带来不便,影响了城市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无障碍环境尚未形成。
  部分公交站台、十字路口安全隐患多、便捷性差。目前的公交站台设计漂亮、美观。但是,作为城市必备的便民设施,有些站台不利于居民候车通行,站台与步行道之间畅通性差,给居民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延安市属丘陵沟壑区,道路建设条件很局促,但是,他们的港湾式公交站台采用路边深度嵌入设计,这既缓解了相关路段附近的交通压力,也有效避免了非机动车穿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增强了安全性和便捷性。泰安虽然也采用港湾式设计,但是,延安的更优于泰安的。十字路口缺乏高架立交或地下立交通道。
  街区、道路无障碍通行能力水平低。部分街区、道路无障碍通行能力与建设部等部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有一定差距,这既不利于残疾人通行,也给老年群体出行带来不便。
  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无障碍服务设施匮乏。如缺少轮椅的租、借等服务,针对老年群体的超市、商场稀缺。
  (四)社区服务空间配置不平衡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品质
  社区养老服务空间配置不平衡,商业布局随意性大,与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掣肘城市幸福感的提升。泰安市在居住区规划的审批阶段,统筹落实了幼儿园、养老用房、文化活动、健身场地、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卫生服务等8大类17项公共服务设施,从源头上切实解决了社会关注的基层配套问题,但是,源头治理与现实情况有差距。
  养老服务空间配置不平衡。养老服务功能与居民现实要求还有差距,有的日间照料空间局促、有的空间有闲置。有的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空间储备不足,与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新建居住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社区人口规模在1—1.5万人、1.5—3万人、3—5万人的社区应分别配套建设面积不少于750平方米、1085平方米、16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要求有距离。
  生活服务设施空间配置不平衡。居民所必需的各类商店、综合便民餐饮店配置位置、规模、数量不合理、随意性大。停车场、车库、公厕配置不便利,垃圾投放点、转运站配置不科学,物业管理、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配置不健全,物业管理存在经济意识很强烈服务理念淡薄问题。
  医疗卫生保健空间储备不足。医疗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不同步,有的配置水平低、护理能力差,有的配置空间小或无配置。
  二、“适老性”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一)融入“适老性”建设理念,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上,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要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打造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设计,用动态的眼光动态定位使用对象,既要看到人现在的能力状态,还应该考虑到人随着年龄增长的能力状态,使设计的空间、环境能适合人的一生使用,尤其突出“适老性”元素;强化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融入人文关怀,给予老年人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活享受,吸收第四代建筑的设计理念,达到安全性、可达性、多样性、容错性、舒适性上的有机统一。
  (二)充实完善细化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彰显智慧城市建设的进步性
  城市规划乃百年大计。在规划、设计与建设中遵循“以老人为本”原则,创造“适老化”的生活空间环境,要把碎片化的“适老性”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统一规划。有关部门应配合国家及省市老年事业发展规划,从老年人口群体需要出发,整合碎片化的宜居规划、设计标准、建筑要求,在制度层面上统一协调、指导和规范老龄化时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建议制定《泰安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合理布局。准确把握城市老年人口增长趋势和老年群体分布情况,合理配置针对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资源,使城市生活向“适老型”和“敬老型”转变,并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可接近性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
  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国家已老,城市却年轻。抓住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确保老年群体在城市中住得下、活得好、过得有尊严。
  (三)加快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营造无障碍智慧环境
  加强无障碍通行设计。科学、合理设计场站设施、运输工具、步行系统,实现交通服务的人性化配置,如,十字路口无障碍步行通道、公交站台与步行通道的无障碍连接等,增强出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和便捷性。
  构建无障碍通行体系。加快交通出行的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构建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接驳的慢行交通体系,探索多元慢行交通模式,通过慢行导向的交通系统重构,提高交通体系的宁静化、人性化和舒适度水准。
  营造无障碍通行环境。针对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的日趋提高,出行会更为频繁、目的地更为广泛的特点,提高公交运营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增加公交线网密度、车站覆盖率和车辆发车频率,这样既能保障老年群体安全出行,又给大众居民带来便利。
  (四)以社区为重点丰富养老服务设施,办好民生实事
  合理布局户外公共活动场所。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特征,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游憩广场、滨水岸线、公园绿地等,建设适宜老年群体的活动空间、社交空间、休憩空间和服务空间,创造清爽的空间、营造绿色的氛围、提供安静的环境。
  加大对公共设施的配置力度与日常维护。配足、配齐厕所、停车位等基本的公共设施,丰富健身娱乐设施,加强对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严防像厕所、车位等设施前面建好后面又挪作它用的行为。
  增加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力度。从提高社会效益入手,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提供优秀的文化消费产品和良好的活动场所,提高文化消费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提升消费层次,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为养老产业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照顾市场将逐步细分化、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创业场所。城市发展、新建商住项目、住宅小区应为其发展预留足够场所。
  (五)引导房地产项目向“适老化”倾斜,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幸福感
  目前,房地产项目集中、量大,普通住宅需求疲软,住房市场面临重组。针对新情况、新变化,建议合理引导房地产项目开发向“适老化”转变,推行第四代建筑(即改变城市钢筋水泥林立、住房鸟笼式环境风貌和居家环境,使家变成家园、城市变成森林、人类居住与自然完美契合并和谐共生的建筑模式),增加养老产品、养老机构供给。
  把老年“适居型”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建设的新取向。将老年居住区与子女居住区、工作区相配套,与老年服务设施、老年服务业、老年交通体系、老年公共空间相整合,将幼儿园、小学等文教设施相邻近,集多功能于一体,打造成具有鲜明形象价值的城市名片。
  把“适老化”设计纳入住宅设计中的常规因素。针对其它省、市对多层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的问题,建议新建三层及以上住宅应至少设置一台能容纳担架的电梯,将“适老化”呼叫系统、照明开关、卫浴间扶手预设等作为住宅设计中的常规因素。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建设部分55岁以上老人社区。
  把“围合式”布局作为新建社区与住宅的亮点。伴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新建社区与住宅建议多采用围合式布局,这样既强化了邻里交往的空间又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既体现了安全感又强化了亲切感。
  (作者单位:泰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