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张卓元 的文集·正文 字数: | 字体: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

作者:张卓元


  我国经济学者过去对县域经济问题关注不够,著述不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周金堂撰著的《国家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一书(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之间的若干关系置于国家背景下加以综合研究,并针对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且适合基层实际情况的发展措施和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工业化整体水平进入中期阶段的条件下,县域经济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具有中国县域特色的工业化。
  该书在准确把握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提出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生态建设与规划,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推行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和措施,为县域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任务的完成构建平台、拓展空间的具体设想与对策。
  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应纠正片面的工业化战略。该书认为,片面的工业化战略的形成、实施及其惯性作用的存在,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推行片面的工业化战略,对农业、农村、农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促进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同工业化、现代化协调发展,必须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纠正片面的工业化战略;要跳出高价城市化、低价工业化的怪圈,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要全面振兴农村消费市场,缩小城乡差距,必须通过积极推行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该书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根据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本质特征来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按生态和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举措推进农村工业化,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必须客观、科学地认识县域范围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现状,坚持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城镇就业率为抓手,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产业就业容量的关系,始终把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特别是农村地区众多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必须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