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中华养生保健》——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要追求生命质量

作者:孙西郊

  很多人到了中年开始关注养生保健,我们想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找不到“简、便、廉”的医疗方法,我们想告诉他们一些科学的小窍门。   很多自然疗法、传统疗法的内容失落了,我们想倡导、想拯救。   很多时候,做养生保健这样一本杂志,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责任。                          ——《中华养生保健》主编王雷       《中华养生保健》——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要追求生命质量               ——《中华养生保健》主编王雷访谈录     

医疗只是养生保健的一个方面,对自身生命主动的关注才是养生保健的精髓

  

龙源期刊网:从1983年《中华养生保健》杂志创刊,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这期间杂志必然经历了一番起落,您能介绍一下杂志在这期间的改版情况吗?

  

王雷:我们杂志原来的名字叫《中华气功》,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正是气功热潮,在这种热潮下,专业的气功期刊全国没有几家,大概就是“五刊一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亿多人学练气功。在当时情况下,《中华气功》作为杂志市场的五分之一,受到读者的追捧。最高的时候曾经发行70多万册,当然那时候也便宜。2000年以后,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时代的变化,改成现在的《中华养生保健》。从83年到2000年,我们也发现气功这个内容太窄。它不能够代表“中华养生保健”这个大概念。   改版是我们杂志的一个飞跃,从生命一个单独的窄面扩展到大的方面。杂志的名字其实也是我们请教专家、上级领导斟酌再三而定的,涵盖面比较大。养生保健实际上也是我们的办刊宗旨,养生保健包含了医学对人的生命的整体关注,同时他既有中华的特色,但是又不排斥、也不漠视现代医学或者国外的医疗技术。   

龙源期刊网:有这样一句话:养生是一个人管理自己生命的艺术。“养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作为一个专家,您能阐述一下“养生”的具体内涵吗?

  

王雷:养生保健应该涉及范围很广,他是指对生命的全方位关注。这个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思想。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提出来要治“未病”。   站在我们杂志的角度上来讲 养生的概念就是不同的群落、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人种、不同的人体,对你生命的了解,然后从了解再转为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从时空角度上看,人类对生命的了解是亿万分之一,甚至不如我们对其他事物了解的那么深厚。最近,侯耀文去世,引发了中年男性对心脑血管的关注,这种表现实际上就是养生的一个内涵,所有人的对生命的关注,都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养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面广。我们从事这个工作就是希望把这个庞大的、复杂的、深刻的理论想办法变成科普,变成简单、易懂、易掌握的知识传播给大家。   

龙源期刊网:从每期的焦点话题到最新的医疗信息,从百病百家疗法到专家论坛,甚至是女性健康,养生心得等等,《中华养生保健》为读者提供了丰厚的资讯,您最满意的是杂志的哪个栏目?

  

王雷:“本刊关注”是我们下心血最多的栏目,主要是寻找读者关心的热点,然后进行深入的采访、调研,最后把他转化为科普知识。   比如,我们杂志有一期专题:拯救失落的灸法。我们现在说针灸,一般人马上想到的就是用针扎。但是传统概念的“针灸”是由针刺和温灸共同组成的。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在“拯救失落的灸法”专题当中,我们提到了艾灸这种没落的疗法。其实艾灸是一种真正能做到少花钱,治大病的技术。在一些保健上,在治疗老年病、慢性病上都很有疗效。但是,艾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的经济价值太低了,被人们遗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发掘整理,刊出了关于艾灸的一些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轰动。后来,很多中老年朋友找到一些中医院要求用艾灸进行治病。而且我们也陆续介绍了一些自我艾灸的小窍门,让读者自己在家里就能进行艾灸。这种疗法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风湿、类风湿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龙源期刊网:能介绍一下杂志的核心栏目吗?

  

王雷:百病百家疗法是我们杂志的核心栏目,这个栏目倡导的是自然疗法。我们更希望在现代医学、中医医学之外,再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简、便、廉”的方法,让读者能够通过买一本杂志就能在身体健康上有一个收获,所以,这个栏目是主要推荐各种各样非药物疗法的小窍门。而且我们办了十几年以来,读者对这个栏目的兴趣非常浓厚。比如,用废旧的牙刷擦身体的一些穴位来保健。比如擦手指、手指甲、某些穴位等等,都可以起到降压、预防头疼、牙疼、改善情绪之类的毛病、效果都很好,不用吃药也不用担心副作用。   

龙源期刊网:《中华养生保健》有一个栏目是“牛教授女性健康频道”,为什么会想到要专门开辟一个女性健康的栏目?

  

王雷:非常凑巧,牛教授是中医药大学的副校长。在偶然一次约稿的过程中,我们谈到了现代女性病的各种情况。而且女性病又是一种独立出来的单独病体。牛教授是常年搞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病的,尤其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有独特之处。现在不孕不育的发生率不断增多。所以在这个契机下,我们开了这样一个专门的频道。   

龙源期刊网:《中华养生保健》会经常刊登一些大师的作品,如“太极拳: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拯救失落的灸法”、“中医也通俗”等等,请问这些独家内容是否让《中华养生保健》的权威性更强?

  

王雷:我们杂志的背景比较优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在杂志的背后是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一流的学术机构。我们也希望给读者奉献一流的专家。这些医疗专家都是名医,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了几十年,有一定的口碑。我们把他们的东西拿出来贡献给读者。我们尤其重视杜绝学术骗子,这点很谨慎。   

龙源期刊网:网上有这样一种评价:《中华养生保健》杂志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寿的身边医生。请问《中华养生保健》的受众群仅仅是中、老年人吗?

  

王雷:我们杂志就定位在中老年。40岁以上。40岁以下,就不用考虑了。40岁以下的人很少关心自己的生命。跟他讲健康基本上没用,因为还没有切肤之痛。比如空气和水,是与生就跟随我们的,太平凡了就会漠视他,等你感觉缺乏他的时候,你才会开始关注他。07年6月杂志的“本刊关注”是有关高考的内容,小孩子就不会看,但是他的长辈会看。长辈看了以后才能更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所以我们的读者定位虽然是40岁以上人群,但受益者远远不止这个年龄段。   

龙源期刊网:作为一本专业的养生、医药杂志,您能介绍一下该杂志的编辑团队吗?

  

王雷:我们的编辑人员的年龄平均是30 到40岁 。我们希望编辑人员年轻化,这样工作精力更充沛,工作兴致也高。但是我们的专家组年龄跨度就比较大,40岁到60岁、70 岁的都有。我们这样组成的目的,就是要让杂志更符合40岁以后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口味。   

龙源期刊网:向《中华养生保健》杂志投稿的都是哪些人?是不是医学领域的人居多,还是这些投稿人对养生保健有着独到见解和热情的人?

  

王雷:投稿的有一些医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更喜欢用一些医学科普作家的文章。医学科普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文体。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大概20%的内容比例留给普通读者,让他们来写自己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或者自己的养生经验。因为每个人在治疗、在保健的过程中都有自己千差万别的经历,而这恰恰是读者爱看的。这是一种经验、一种观摩,也是一种互相的激励。   

龙源期刊网:一个杂志的存在,必然在特定的群体中产生影响和共鸣,并具有其自身对于读者的价值。《中华养生保健》倡导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王雷:我们杂志的格言是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关注生命质量。快乐的生活,安详的死去。这就是我们杂志所倡导的人生态度。   

龙源期刊网:能给我们举几个养生的例子吗?

  

王雷:养生其实是由很多小知识、小窍门组成的。比如早睡早起,这是古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个养生的小知识,这句话有很深的医学理论做基础的。人体的生命和时间是紧密联系的。比如,我们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为什么呢?我们传统医学理论认为我们的气血都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晚上10、11点是人的肝脏进行修补的时候,夜里12点左右是肾脏进行修补的时间。这个时候注意休息,有利于各个器官的恢复和整修,对身体很有好处,对减肥也很有好处。   而早上5点到7点大肠小肠开始活跃了。这个活跃就会排便。如果过了这个时间,大肠小肠不处于兴奋状态了。相反,大肠小肠还具有吸收功能,如果不及时排便,它会把你粪便里的废物又吸收了。当然不利于身体健康。   再比如说减肥。当然肥胖有很多种类型,原发的、继发的等等。但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肥胖是因为生活不注意,特别是一些追求骨感的女性,不惜代价的去减肥。对于生活不规律或者刻意减肥的女性来说,就要考虑从根本的生活上着手,而不是狂吃那些减肥药、抽脂或者去用什么过激的手段,有人甚至用不吃饭来减肥,其实不吃饭是减不了肥的。减肥是有很多要掌握的知识的。我们摄入食品强调要五谷杂粮,特别是纤维性食品,虽然它的营养成分不高,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就等于是你吃进体内的海绵,它可以把你体内的杂质、废物裹在一起排出。所以如果你不进食,或者纤维摄入很少,身体就没办法把你体内的废物裹出,没办法减肥。所以想减肥一定多注意生活规律,生活细节。多吃一些含纤维比较高的食物,如五谷里的玉米,一些豆类,蔬菜里的芹菜,木耳菜等等,就是绿色带杆的菜,说白了就是不好嚼的菜。   

当你传播了你团队的研究成果后,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

  

龙源期刊网:从1990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您从事的都是健康养生之类的工作,您能具体谈谈您在养生保健这个领域的经历吗?

  

王雷:我曾经给一些医药集团做策划师,在一些媒体做过健康美食专栏。到2002年的时候,开始做《中华养生保健》的主编。总共在养生保健这个行业做了17年。   

龙源期刊网:作为一个养生专家,您除了通过文字与读者分享您的经验之外,您是否还通过其他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传授您积极的养生之道?

  

王雷:做讲座。我一年大概要做17 、18场的科普讲座。特别受读者欢迎。讲座主要两个方面,传染病知识和中老年保健知识。我会专门讲一些在疾病、保健领域概念模糊的问题。这些内容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趣味性的前提下讲一些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知识。   比如去年我给微软中国做了一个讲座。微软的员工的年龄平均在25、26岁。首先我在他们内部做了一个简短的调查问卷,而后根据他们的反馈信息,我把讲座定位为白领阶层的保健。讲了2个半小时,比较受欢迎。   我还给朝阳区的一些老人院做讲座。介绍老人的养生方法、有氧运动保健等等。   朝阳区有一个公共卫生乡。我给他们做了系列的传染病预防讲座。那个乡外来人口多,传染病发生的危害比较多,我就着重讲一些关于传染病之类的内容,比如狂犬病是由什么传染的?很多人只知道是狗,其实猫、鼠 狗都有传染的可能。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都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   

龙源期刊网:生命从发生到结束是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进程的时间表可以掌握。“抗衰老”就是延缓这个进程的一种综合性工作。您对抗衰老有着独到的了解,你能介绍一下吗?

  

王雷:我也做过抗衰老的讲座。抗衰老,不是活的越长越好,老不死没有意义,而是要做到能量的集中爆发,所以我们在杂志里也特别强调要身心健康,即身体肢体能够运动自如,你的心智也非常的旺盛。从专业角度来说,抗衰老要及早做。第一要确定衰老是可以抵抗的。所谓抗衰老不是说我们可以延长多少寿命,而是把你衰老的表现降低到最低点,让生命的火花绽放的更美丽。另外就是要注意正确方法,这些方法说来话长,10几年来我们的杂志都在系统地做介绍。   

龙源期刊网:您以前做生命健康之类的研究,现在做养生保健的杂志主编,您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个更让您觉得受益良多?

  

王雷: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和兴趣是重叠的,这个人是快乐的。对生命的研究,对健康的探索是我的爱好,而我又从事这个行业,所以我是快乐的。其实,在我看来,做杂志是既痛苦又快乐,它还会给你带来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因为你要选择不同的角度,绞尽脑汁想一个话题,这是痛苦的。但是,当你传播了你团队的研究成果后,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而读者也会从中受益,你是非常快乐的。   

自然疗法的发源地对自然疗法持怀疑态度,简直就是贻笑大方

  

龙源期刊网:《中华养生保健》的创刊宗旨有这样一点:让读者和商家从中了解到最新的医药动态,最权威的专家名医和科学的健康理念,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医疗、民族医药疗法。 《中华养生保健》是怎样科学的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医疗、民族医药疗法的?

  

王雷: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我们人类通过与疾病斗争实践掌握出来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一组简单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对中医疗法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宣传,也就是用传统医药事实来讲道理。比如,本刊关注,百病百家疗法,还有养生逍遥游都是用传统的养生知识来叙述,带有很强故事情节性质,而且大部分是根据读者的切身感受写的文章,比较通俗,也比较吸引人。   

龙源期刊网:您出身中医世家,对中医也有着自己很深的了解。有人曾经呼吁中医不科学、安全难保障,应该取消等等。您认为当前中医是否还面临着被取消的危险?

  

王雷:我认为,当前对于中医的争论带有一种作秀的成分。中医实际上是一种医疗手段。已经不用去考虑他合法不合法,有没有用。可能最近的几把火被媒体炒作的比较厉害。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角度上讲,你要允许别人反对中医。可怕的不是反对中医,可怕的有些公众人物、知名人物提倡反对中医,这是值得思考的。在国际社会对自然疗法日益重视的情况下,自然疗法的发源地对自然疗法持怀疑态度,简直就是贻笑大方。   

龙源期刊网:新浪网曾经有这样一项调查(55690人参与):认为“中医应该大力扶持”的人占到了74.37%,认为“中医有优势”的人占到了81.30%,但在被问到“你看病一般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时,选择西医的人占到了57.52%,选择中医的人仅占到42.48%,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王雷:新浪的问卷调查设计的有点外行了。首先在全国的医疗单位,单纯中医医院本身就少。所以病人选择的是就近医疗或者是选择是有名气的医院。这样,能去中医院看病的人自然就要少些。   其实,在我看来,中医与西医不能对立、不能割裂。医学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凡是能够治病救人的方法我们就用,凡是对人类生命能够起到推进作用的我们就用,不要强行分开中医和西医。   我也采访过很多西医大家。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的沈铿大夫,他是我国妇科肿瘤第一人。他是学西医的,采访时他说,在我的脑子里,从来没有强行分中医、西医。他这几年在治疗妇科肿瘤的时候特别提倡关注病人的生活质量,这就是一种强调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其实,越是高层次的人在这点上越符合事实的真相,强行对立中西医的人往往是学识不到或者根本就是外行瞎凑热闹。我们平时讲学贯中西,只有学识到了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人类生命学永远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前进的。   

龙源期刊网:在中医这个市场上,中医类图书当前的现状是怎样的?是否面临着和中医一样的忧虑?

  

王雷:中医类的图书比较多,也比较杂乱。而且现在中医类的图书吸引人的少,太少。其实,在我的本职工作里一直着手在搞这样一件事情,我觉得应该把医学科普作为一个专业话题进行研究。本身科普创作在中国还没形成一种气候。医学科普创作的要求比较高,首先你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其次还要具备把医学知识转化为科普读物的能力,尤其中医,他的理论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毕竟和我们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语言习惯都有很大差距,怎么把这些传统文化让现代人喜闻乐见太难了,所以现在的中医科普书太少的,好的精彩的更少了。这也是我们的任务。实际上,中医的科普如果能够写到位,他会更吸引人。因为他不是数字的累积,不是枯燥实验室的报告书,他是能够让你引发哲学思考的东西,中医不是纯粹的技术,他还有很深厚的哲学思想在里面。   

龙源期刊网:当前中医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王雷:就我个人而言,这个意见可能不被别人接受。我认为现在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从中医教学到中医医疗制度的制定到中医中药的管理,现在的这些管理办法都没有体现中医的特色,比如,太极拳和拳击进行比赛,但是使用的是拳击的规则,那么太极拳就永远不可能发展,就是这个道理的。我们现在从中医的教学到管理,如果都是用所谓“现代”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那么他的特色就发展不了,比如最重要的药品管理。中药具有很多毒剧药,这种药我们要进行控制,像乌头,药房规定你超过3克,他就不给你抓了。但是,很多老中医他自己清楚,很多病需要用药50克,甚至100克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那么只抓3克怎能起到作用呢,而且现在的中药的药性、炮制和古代已经有很大差别,现在中药受到环境土壤的影响,可能药性不够,而你还是机械的采用现在的管理办法,那就没有用。许多问题累积下来,给患者的印象就是中药没用,这就是管理办法的失误。不仅如此,现在中医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医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有工作了无法马上上岗。所以,从中医的教育到管理,需要改革的太多太多了。   

既看好电子杂志,对传统媒体也不悲观

  

龙源期刊网:在桂林,有一群《中华养生保健》的杂志义务发行员,这是否表明《中华养生保健》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着很大的发行前景?

  

王雷:我们的发行,除了委托邮政系统,同时还得益于我们的读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比如说桂林、石家庄都有我们的俱乐部,中国人的习惯是特别希望和朋友亲人分享自己的事情。有些读者读了咱们的杂志受益了,他就特别想分享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另外,在全国各地比较活跃的读者俱乐部还有石家庄和北京。特别是北京一些大学里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像北大、清华等学校都有我们常年稳定的读者。整个的购买单位有10万多册。购买咱们杂志的以大中城市40岁以上的知识分子为主。其实很多人的健康意识、保健意识还远远不够,毕竟我们还刚刚进入一个小康阶段,关爱健康、关注保健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龙源期刊网:近一段时间,您对杂志还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王雷:我们明年会对读者进行让利。现在我们的杂志是56个页码,明年可能增加到68个页码。 也有可能增加新的栏目,比如:刊中报。我们给大家精选一些健康的新闻,或者新的医疗技术的现状,增加一些更具有实效性的内容。   我们的杂志还准备做一个栏目。叫做“健康书籍月月读”,因为当前健康书籍的市场比较乱,我们就是准备挑选一些质量高的书籍推荐给大家。这些计划大概明年1月1号开始实施。   

龙源期刊网:在数字期刊、电子期刊出现之后,很多杂志会在网上免费阅读。您怎样看待期刊数字化的?对于未来与龙源的合作,您还有什么期待和愿望?

  

王雷:数字期刊、电子期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人的成长,电子杂志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纸媒体会没落。办杂志以后我发现,“要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需求”是真理。有人爱上网,有人喜欢捧本杂志看。我既看好电子杂志,对纸杂志也不悲观。   我期望龙源对我们养生保健杂志能够起到一个推进作用,能够让关注网络的人也能关注我们的纸媒体。看了龙源网,就买我们的养生保健杂志,这是最好的期望。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杂志对龙源网也能起到宣传作用。   

[编后语]:从联系王主编到采访完成,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睿智、冷静、亲切是王主编给人最直接的印象。“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要追求生命质量”,不仅仅是《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的格言,也是王主编作为一个专业养生人的格言。   希望将中医的精神发扬光大,希望拯救医疗界一些没落的传统疗法,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些“简、便、廉”的医疗方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生命……王主编有太多的希望,也给自己背负了太多的责任。   开设讲座,研究中医科普书籍,王主编已经在这个领域尝试了17年。面对外界对中医的挑战,王主编依然很坚定:我们要振兴中医。不仅如此,他还将在这个领域倾其一生。   做这样一本杂志,痛并快乐着,王主编很知足。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xijiaosun@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孙西郊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xijiaosun@163.com

作者

王雷 《中华养生保健》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