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农村百事通》——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作者:蔡凛立

  25年来,《农村百事通》始终耕耘在服务“三农”的领域里,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想民事、急民盼、解民困、帮民需。   我认为“三农”问题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把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在《农村百事通》工作的这几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农民渴求知识的那份执着和茫然无助的眼神,它让我不敢懈怠。我时时告诫自己:农民不可欺,农民不可骗。只有真心实意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尊重。                         ——《农村百事通》副主编谢思和            《农村百事通》——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农村百事通》副主编谢思和访谈录     

追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点就通”的办刊特色,为读者提供真实、实用的服务

  

龙源期刊网:《农村百事通》创刊27年来,发行遍及全国各地,读者数量上百万,实现了“小刊物服务大农业”的奇迹,成为在广大农村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名牌杂志。这一路走来的历程,请您简单回顾一下。

  

谢思和:《农村百事通》创刊于1982年,今年刚好创刊满25周年。是一份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荣获国家期刊奖“三连冠”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的综合性农业科普期刊。25年来,《农村百事通》始终耕耘在服务“三农”的领域里,虽然时间在变、人员更迭,刊期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但我们服务“三农”的本质没有变,“为农民生产生活当参谋,为读者经营致富当顾问”的办刊宗旨没有变,想民事、急民盼、解民困、帮民需的为民情怀没有变。正源于此,《农村百事通》根植农村这块沃土,且与时俱进,奋力创新,用自己独特的报道模式与服务方式,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创出了属于农民的期刊品牌。   《农村百事通》获奖情况:   1992年12月  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   1992年12月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1994年10月  全国农业科普期刊优秀发行奖   1994年10月  全国农业科普期刊优秀期刊奖   1997年03月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1997年05月 第二届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1997年10月  第二届华东地区最佳期刊奖   1999年12月  首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   1999年12月  首届国家期刊奖   2002年09月 第三届华东地区最佳期刊奖   2003年01月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4年10月  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科普类特等奖   2005年01月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06年12月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   

龙源期刊网:《农村百事通》的内容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全方位为农村人打造的期刊。《农村百事通》想为这一群体传达一个什么样的理念?

  

谢思和:我们想为读者传达的一个理念就是:学科技、用科技,通过科技凭自己的智慧实现勤劳致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环境良好、资源节约的和谐农村社会。   

龙源期刊网:《农村百事通》为广大读者通过科技致富作了大量的工作,如何确保所提供的技术是最新且是最实用的?

  

谢思和:我们的读者是文化水平不高,信息来源单一,辨别真假能力较低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我们提供的服务一定要真实和实用。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帮助。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对内有严格的编辑管理制度,编辑在组稿、编稿过程中严格把关。对技术稿件,如果编辑把不准的要请专家审查,品种稿件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能通过。如果没有把好关,要追究编辑的责任。对外,我们有广告监控体系,专门负责接受读者投诉和协助读者维权。还有通联部、读者服务部等部门为读者提供信件、电话、邮件咨询服务。   

龙源期刊网:您说,农业期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并提出要走差异化办刊的思路。如何理解这一思路?这一思路如何落实到《农村百事通》的办刊上?

  

谢思和:《农村百事通》办刊的差异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每期有88个页码,24个彩页,丰富的图片在彩页上表现出来,形象直观,视觉效果好,目前在同类期刊中,只有我们一家。另外,我们的封面一直坚持不作广告,而是根据农时季节的变换配发农作物图片,让读者有亲切感。   在内容上,我们形成了与“百”有关的一批品牌栏目。我们追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点就通”的办刊特色,文章短、精、多,内容实、新、巧,项目短、平、快,这些都是我们差异化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农村百事通》计划依托杂志的品牌资源优势、农科优势、人脉优势和读者优势来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园”的新蓝图。目前这个蓝图的进展如何?

  

谢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园”的工作,目前还在选址过程中。   

与央视相关栏目合作,实现双赢

  

龙源期刊网:“种植园地”和“养殖天地”这两个栏目的篇幅每期都是最多的,是否说明,这两个栏目是《农村百事通》的重头戏?

  

谢思和:农业生产有两大块:一是种,二是养。因此,《农村百事通》在栏目内容的安排上一直坚持“种植园地”和“养殖天地”的主体地位不变。   

龙源期刊网:“百姓焦点”栏目的文章大多由《农村百事通》的编辑撰写,对这个栏目是如何策划的?对该栏目名又是如何定义的?

  

谢思和:对于像“百姓焦点”这样的栏目,定位就是“解答百姓关注的,说出百姓关心的”。我们是根据读者关注、关心的问题,确定选题,然后向专家约稿或者由栏目编辑综合,体现权威性。   

龙源期刊网:《农村百事通》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经》、《每日农经》栏目组合作,在杂志上也先后推出《央视致富经》、《央视农经》栏目。请您谈谈双方的合作情况及意义。

  

谢思和:《农村百事通》与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经》、《每日农经》的合作是双赢的。通过这种合作,让一晃而过的电视画面变成了文字,为读者解决了信息查找难的问题,也提高了读者对该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同时,通过这种合作,扩张了《农村百事通》的品牌影响力。   

龙源期刊网对于来稿,《农村百事通》的用稿原则是什么?

  

谢思和:所有栏目选取稿件都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科学实用,少问为什么,多讲怎么做,坚持语言通俗易懂。我们还特别注重稿件内容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栏目内容的结构性组配。   

龙源期刊网:除了“我与农村百事通”、“百通信箱”、“短信平台“栏目提供的平台外,《农村百事通》与读者的互动还有哪些?

  

谢思和:我们的编读互动除了你说的这三种方式外,还有网络互动。我们每位编辑的邮箱都在杂志上公布,每天也都会及时在网上处理读者的邮件咨询。另外,我们还有信件、电话互动。   

龙源期刊网:众所周知,农业期刊发行难度非常大。对于发行,《农村百事通》有没有自己的好方法?

  

谢思和:农业期刊的发行难度确实很大。像《农村百事通》从创刊时起就是直接面向市场发行的,没有系统也没有行政权力帮助发行,就是靠读者自主订阅。   我们的读者90%都在农村,不像面向城市发行的刊物可以通过二渠道发行,我们唯有通过邮局发行。读者也经常向我们反映收不到杂志的问题,挫伤了读者的订刊积极性,也影响了我们刊物的发行。   

龙源期刊网: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百事通》有没有建设自己网站的想法?

  

谢思和:《农村百事通》已经有自己的网站,也引进了网站建设人才,目前正在加紧完善网站功能。   

农业科普期刊要利用好农村市场,做到“三心”:耐心、热心、诚心

  

龙源期刊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农业科普期刊40多种,但目前科普稿件质量不高,原创少、精品少。原因何在?

  

谢思和:科普稿件质量不高,原创少,精品少的问题,是与科普期刊的市场定位有关的。一是科普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能列入科技成果范围,也不能作为晋升职称的论文。二是科普文章要求短小精悍。三是稿酬不高。基于以上原因,科研工作者大部分不愿意花时间撰写科普文章,基层工作者受条件限制,想写却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龙源期刊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农业科普期刊如何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市场?

  

谢思和:农村市场是一个大市场,大家都发现那里充满商机,但真正能用好这个商机的却不多。农业科普期刊要用好这个市场,我觉得要做到“三心”,即耐心、热心、诚心,要实实在在走进农村,了解农民,树立想民事、急民盼、解民困、帮民需的为民情怀,才能赢得农民的信赖和支持。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急功近利行不通。   

龙源期刊网: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37%,预计2010年将达到45%,2020年将达到57%。农村逐步城镇化,一部分农民的身份将转化为城市人。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科普期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群体?对于这一变革,您认为,农业科普期刊应该如何应对?

  

谢思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行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样看来,农业科普刊物的发行市场在萎缩。在此形势面前,我认为农业科普期刊要提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进入城市这一“水土有点不服”的特殊群体提供精神支持和技术指导。二是逐步提高农业科普期刊的品位。   

龙源期刊网:关于“三农”问题,您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农业科普期刊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谢思和:我认为“三农”问题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把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农业科普期刊要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一要政府出台优惠措施,解决农业期刊发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二要提高办刊人员的办刊水平。三要走办刊多元化之路,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我愿意成为《农村百事通》的酿蜜人,采尽百花酿成蜜,为农民朋友送去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龙源期刊网:您是什么时候到《农村百事通》的?是什么原因,使您结缘于这本杂志?请您谈谈您个人的发展历程。

  

谢思和:《农村百事通》经过一批批办刊人20多年的打造,成了全国著名的农业科普期刊品牌。简单、直率的我有幸成为它的耕耘人,是一种机缘。2002年8月,朋友告诉我《农村百事通》要招编辑,而当时我正在一家集团公司任职,压根没有想过到出版界谋职,是朋友的热情和鼓励让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了当时《农村百事通》的主编。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主编约见了我,想不到,我们谈得很投机。   就这样,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处理完原单位的工作,于2003年2月正式来到了《农村百事通》上班,从培训部主任、编辑、总编室主任到现在的副主编,一路干过来。我经常会想起“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副名联,如果说我还算能够较好适应这份工作的话,是在高校从教五年的经历和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七年的磨炼,对我有了很大的帮助。   

龙源期刊网:这份工作,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经常和农民打交道,您从他们身上感受是深的又是什么?

  

谢思和:我也常感叹,渺小的我之所以让许多人记住了,是因为《农村百事通》的光环,也是乘了先人种树的荫凉。在《农村百事通》工作的这几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农民渴求知识的那份执着和茫然无助的眼神,它让我不敢懈怠。我时时告诫自己:农民不可欺,农民不可骗。只有真心实意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尊重。   我愿意成为《农村百事通》的酿蜜人,采尽百花酿成蜜,为农民朋友送去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谢思和 《农村百事通》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