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名作欣赏》——微观审视与理性建构

作者:蔡凛立

  作为全国唯一一份全面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大型文学刊物,《名作欣赏》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高水平的鉴赏文章巧妙结合,这是二十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办刊风格,由此成为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刊物的亮点。  《名作欣赏》多年来致力于世界性经典文学作品的批评与赏析,始终关注文学的当下性,主张文学作品审美的多样性、丰富性,力争使文学鉴赏有足够的特点与个性,以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我平时偏好阅读一些古典的和国外的经典名作。鉴于一些原因,可能保证不了每天都能读一些书报,但是这种喜好还是坚持下来了。                            ——《名作欣赏》原琳          《名作欣赏》——微观审视与理性建构章                            ——《名作欣赏》原琳访谈录
    

[关于《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大型文艺批评鉴赏类知名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刊以鉴赏、批评、研究古今中外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及中国传统文化原典,培养文学欣赏趣味和艺术审美眼光,提升创研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办刊宗旨。  创刊28年来,以其高雅的品位、独特的风格、严谨的办刊精神,享誉海内外学界、文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蝉联第一、二、三届政府最高奖——国家期刊奖期刊;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是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北方“十佳”期刊;连续15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关于原琳]

  山西绛县人。198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在语文报社任编辑。1992年1月调往山西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曾任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1996年3月调往山西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学习报社,曾任总编室副主任、加工部主任、项目策划室主任。2007年1月任山西出版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主编,兼任当代金融家杂志社社长。  责编的《文物中国史》荣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国艺术论丛书》荣获“中国图书奖”。  

“概念化”批评、“庸俗化” 批评、“板结化”批评,是文学研究的悲哀

  

龙源期刊网:西方文论将文学评论与鉴赏看作“第二种文学”。作为全国唯一以鉴赏中外古今文学名著为内容的大型期刊,对于这种文学,《名作欣赏》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请您谈谈。

  

原琳:《名作欣赏》作为全国唯一一份全面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大型文学刊物,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高水平的鉴赏文章巧妙结合,这是二十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办刊风格,由此成为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刊物的亮点。  我们刊发的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鉴赏文章,在国内文学理论界、高等院校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比备参考资料。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有自己特色的办刊之路,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龙源期刊网:对于与自己同步发展的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名作欣赏》一直给予较多的关注。您如何看待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原琳: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虽然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是极其短暂的,成果也没有现代文学那样大;但是,它的确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真切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从现在国内文学理论界的现状来看,人们对当下文学创作的非议和责难多于表扬,使鲜活的文学创作与板结化的文学批评形成了某些不和谐,这恐怕是文学批评的一些不良现象。  我们相信,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一定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局面。  

龙源期刊网:《名作欣赏》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有着紧密的关系,书中的阐释都是透彻的,深刻的,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有限性。读者在阅读时如何去把握这一点?

  

原琳:由于作者的研究方向及参考的资料有限,所以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尽管力求做到全面、周详,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这就给读者在阅读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面对这种情况,读者应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工具,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从而系统掌握和领会作者的鉴赏目的,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龙源期刊网: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时下许多青年钟情于旨在娱乐、消遣的快餐文化,而冷置如砖头厚需费时劳神的文学名著。对于这一现象,您是如何看的?文学名著的明天会是怎么样的?

  

原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节奏在加快,其阅读趣味和审美标准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快餐文化受到一些青年人的欢迎是正常现象。  但是,文学名著都是经过漫长的积淀和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的举荐得以流传下来的,是经得起考验的,对青年人的熏陶、教育作用也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理应受到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喜爱。  

龙源期刊网:中学、大学文科学生、教师为《名作欣赏》的主要读者群。文学作品和文学教育有着什么关联?文学作品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文学教育?

  

原琳:创刊二十多年来,《名作欣赏》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特别是大中学校的教师及广大的在校文科大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和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充分说明了文学作品对文学教育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者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关联的。文学教育为文学作品的宣传推广提供了很大的舞台和空间,文学作品又为文学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资料。  作家只有将最美好的文学作品贡献给社会,才有可能对文学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龙源期刊网:作品解读与文学研究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对当下的一些学者研究文学而读不懂作品甚至不读作品的现象,您是怎么看?

  

原琳:作品解读应该是文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离开了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文学研究就是空洞的,是脱离实际的,也是没有前景的。  较之其他领域,当下文学批评和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困惑的阶段,许多场合出现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不满甚至指责,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一些不良现象,即大家所说的搞文学研究读不懂作品或不读文学作品,而是凭借对某某作家作品的感觉或印象进行评论,也就是所谓的“概念化”批评,甚至有“庸俗化”、“板结化”批评的倾向,这是文学研究的悲哀。  

龙源期刊网:“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艺批评,多是从狭义的意识形态角度作价值评判,甚至审判;更不用说其中有多少中伤性的令人遗憾的文字。而真正沉下心来,精细地研读作品,心平气和地欣赏、品鉴、讨论艺术表现的情况少,因而我们的现代文学史上,《文赋》、《文心雕龙》那样的文章少,即便我们的红学家们,也少有像脂砚斋那样的审美感悟和品鉴力。一个民族的艺术直觉被严重地淤塞,钝化了”。您同意这样的看法吗?《名作欣赏》是否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原琳:这个情况的确存在。这说明了中国文艺批评受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导致一些文艺研究片面性和倾向性问题的出现,缺乏有真正审美感悟和较高品鉴力的作品。  《名作欣赏》多年来致力于世界性经典文学作品的批评与赏析,在组织稿件、遴选作者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站在崭新的高度,为世界性传统经典文学的发扬光大作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的年代里,守住一份‘定力’并不容易。一方面,许多人,甚至包括许多读文学及其他人文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多是背诵些考试题,并没有真正在作品阅读上下上功夫,真正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十分欠缺。另一方面,许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很有影响的,文学刊物最后也守不住了,在饥荒难熬中或借得一些脂粉气,倚门卖笑,或借得一些侠气、鬼气,向地摊文学靠拢”,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原琳:这个观点带有一定的说服性,我是赞同的。  

龙源期刊网:有业内人士说,文学理论性刊物多处于尴尬境地。从期刊本身来说,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因为经济压力,所以其质量有时也难以保证。《名作欣赏》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形势下,您认为这类刊物如何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原琳:当下文学理论类刊物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是业内都知道的。主要原因就是发行量上不去,缺少办刊资金,经济拮据。  这类刊物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刊物的内容上下工夫。只要办得适合读者的阅读口味,深受读者喜爱,锁定一个群体就足够了,不可能与那些通俗类刊物争市场。  

以注重介绍优秀作品的文本内涵和艺术成就为出发点

  

龙源期刊网:“在文学逐步走向边缘化、文学刊物经营困难的境况下,一个身居中部省份的文学理论性刊物,竟然二十多年经久不衰,且越来越红火,这在今天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是媒体上一段关于《名作欣赏》的评论。《名作欣赏》这个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原琳:《名作欣赏》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在二十八年的办刊征途中,尽管社会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我们始终遵循当初制定的办刊宗旨,坚决把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高品味、高标准、严要求,不媚俗,不降低”的选稿标准,把眼光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文学爱好者的视野中,把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奉献给最喜爱文学的读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拥护与支持,才有今天这样一个令业界称赞的局面。  

龙源期刊网:“《名作欣赏》已成为中国当前文学和广大读者之间重要的黏合剂,成为传播中国当前文学重要而独特的媒介;它是传播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重要而独特的媒介。它的独特,在于它独一无二的鉴赏目的,在于它在中国林立的文学期刊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这是媒体另一段关于《名作欣赏》的评论。《名作欣赏》如何看待自己于中国当前文学的作用及在中国文学期刊的地位?

  

原琳: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从事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欣赏与评论的大型专业刊物,《名作欣赏》在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和提升读者的阅读和鉴赏水平方面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我们将继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为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龙源期刊网:《名作欣赏》所有的讨论都是见仁见智,相映相济,充分显现了审美维度、审美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这是否缘于《名作欣赏》的办刊理念?有人把《名作欣赏》多年来所做的工作称为一项“泥土”的工作。您赞同这样的说法吗?

  

原琳:二十多年来,我们一贯秉承开放的办刊理念,主张文学作品审美的多样性、丰富性,力争使文学鉴赏有足够的特点与个性,以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有人把我们的工作称之为“泥土”,我们希望将来会有人把这看作“沃土”。为了中国文学,也为了广大读者,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龙源期刊网:“名作”这个概念,在许多人印象里,是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并得到时间验证的好作品。而《名作欣赏》里许多文章都是当代作品,不乏刚刚推出来的新作。《名作欣赏》对于“名作”是如何定义的呢?对于“佳作有约”栏目中的“佳作”,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原琳:《名作欣赏》始终关注文学的当下性,所以在组织稿件时,会定期发表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评论文章,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希望推出一些文学新秀。  而“佳作有约”里的“佳作”,是指在国内获得过某一重大奖项的作品。  

龙源期刊网:《名作欣赏》精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由专家学者撰写赏析文章。精选是由《名作欣赏》的编辑去操作,然后约专家撰写精选出的这些名作的分析文章,是吗?对于精选出的文章,精选准则是什么?

  

原琳:我们推出的名篇佳作赏析文章,一大部分是由编辑策划的,还有一些是由专家学者自己推荐并撰写赏析文章的。  我们所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深受读者喜爱并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龙源期刊网:在《名作欣赏》里,常常同一部作品,刊登几篇观点完全不同的评论文章。比如说,有的人评论如何如何好,而有的人则大加批评,持不同观点的评论讲得都很有道理。这是刻意为之吗?也就是说,指定专家各写正反两方面的评论文章。

  

原琳: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某些作家甚至是名作家的新作品,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同时针对某一作品进行不同观点、不同角度和方法的解读,以此引起批评界和读者的关注。  

龙源期刊网:“优先介绍近年来不为读者所熟知的名作”为《名作欣赏》创刊之际的办刊思想之一。如今这一块,是否还为《名作欣赏》的办刊思想之一呢?如是的话,如何去挖掘这些“不为读者所熟知的名作”?

  

原琳:多年来我们坚持不定期地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对一些不为读者熟知的名家作品进行鉴赏,目的就是让读者更系统、更全面地加深对某些作家的了解,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  

龙源期刊网:二十余年来,《名作欣赏》之所以守住阵脚,并不断地扩展地盘,有人认为原因在于《名作欣赏》没有使自己纠缠于理论、思潮及文坛的圈占地盘、楚河汉界,更不沾惹飞短流长、哥们义气、友情出场,以及为惹人注意故作惊世、作秀之举。是这样的吗?

  

原琳:《名作欣赏》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以最大的热情支持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事业,扶持一批年轻的作家和批评家,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龙源期刊网:二十余年来,《名作欣赏》一直推重文学感受的发掘与提升,在如何建设现代中国自己的欣赏理论乃至整个文学思想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迄今取得了哪些进展?

  

原琳:作为国内一家独有的文学批评鉴赏期刊,我们多年来以注重介绍优秀作品的文本内涵和艺术成就为出发点,形成了严谨的办刊风格和选稿标准,以欣赏为主,批评兼顾,鼓励读者对同一部作品展开争论,在引导和创建国内文学鉴赏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很多期刊在省内赫赫有名,放在全国的范围内名气却很小,而《名作欣赏》在全国的影响远甚于在全省的影响。对于“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一现象,您是如何看待?

  

原琳:《名作欣赏》之所以在国内期刊界、高等院校和文学界有较大的影响,源于我们创刊时的高标准和高起点。因为我们从没有把它当成山西的刊物,它是全国的,也是世界的。  

龙源期刊网: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价值观。几十年以后,翻阅现在的《名作欣赏》,会不会给人“过时”的感觉?

  

原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阅读趣味的变化,读者的文学观、审美价值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至于几十年后人们会不会以为《名作欣赏》“过时”,只有到那时候才知道了。  

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龙源期刊网:“新作拔萃”栏目专门发表对当前文学作品的评介文章。该栏目曾一度遭非议而停办了几年,之后又恢复。如今它的情况如何?

  

原琳:“新作拔萃”是我们的传统栏目,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读者是非常认可的,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龙源期刊网:“名作求疵”为《名作欣赏》有影响力的栏目之一。从1992至1996年,该栏目发表文章近30篇,被媒体誉为在做20世纪文学经典化工作,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为什么在近期的《名作欣赏》看不到它的身影了呢?

  

原琳:“名作求疵”栏目曾经在文学圈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我们会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栏目。  

龙源期刊网:“百家茶座”为《名作欣赏》自1986年开设迄今的保留栏目,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照。该栏目的反响如何?行家及读者对它都有哪些评价?

  

原琳:“百家茶座”栏目自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认为它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多方位关照是积极而有促进作用的。  

龙源期刊网:对于《名作欣赏》栏目的设置,有人提出异议,理由为文学的多样门类以及时间的线形分析都难以保证栏目分类的科学,不如打消一切界限,只按阅读的效果来区分,比如说分成四大块:细读、趣味、语文、故事。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建议?

  

原琳:我们欢迎读者对刊物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为刊物提建议或者批评,说明他们在关心我们。凡是合理的建议,我们一定会尽力改正,让大家满意。  

龙源期刊网:《名作欣赏》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在这三大块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部分是重点,对吧?

  

原琳: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后工作的重点恐怕还是如此。  

龙源期刊网:名作,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传承延续得以保存广为传扬的一切文本,例如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建筑等等。《名作欣赏》里的“名作”,主要以文学为主,其次是艺术。对于政治、哲学、建筑方面的领域,今后会不会涉及或增加这些方面的内容?

  

原琳: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今后我们会考虑适当增加一些如哲学、美学、建筑等方面的内容。  

龙源期刊网:粗览《名作欣赏》创刊初到今天所编选的文章,循其28个春秋的足迹,其审美视野、审美观念的拓展都让人惊异。在与时俱进这点上,《名作欣赏》的编辑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琳:一个刊物不能与时俱进,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掉的。我们要求所有编辑人员多学习、勤提问、善观察、爱动脑,这样才能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审美能力,刊物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龙源期刊网: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在他们的文学道路上,《名作欣赏》除了让他们提高阅读和分析水平外,还有哪些方面让他们受益?

  

原琳: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喜爱的一份刊物,《名作欣赏》在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鉴赏水平的同时,注重对读者阅读趣味的引领和与之相关的知识面的拓展,由此聚拢了一批“粉丝”。  

龙源期刊网:“因为稿费的微薄,我们常会对给我们供稿的作者感到愧疚;也因为稿费的微薄,往往不能约来好的作品。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您曾说过的一句话。这种情况,如今是否得到改善?《名作欣赏》的市场之旅如何?

  

原琳:文学理论类刊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困难是大家共知的,这不是什么隐私。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认真努力,就一定会克服眼下的困境。  不只《名作欣赏》,其他兄弟刊物也会在市场之旅中越走越宽阔,越办越好的。  

龙源期刊网:《名作欣赏》曾连着几期登载据说是在世界红学大会上引起轰动的大学生问卷,提出诸如“你愿娶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做老婆”之类的问题。《名作欣赏》此举的出发点是什么?类似的活动如今是否还在做?

  

原琳:与时俱进是每个刊物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一些举措,其目的还是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名作欣赏》。可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今后我们可能会举办其他的一些活动,通过活动展示我们刊物的社会影响力。  

广大文学爱好者要抱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和鉴赏

  

龙源期刊网:在任《名作欣赏》主编之前,您做过报纸,策划过图书。这些经验对于您主编这份刊物有什么帮助?

  

原琳:我以前从事过报纸和图书的编辑策划工作,应该说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办期刊肯定有促进和帮助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到任《名作欣赏》主编一年多了,您如何看待这份工作?您所主编的《名作欣赏》和之前的《名作欣赏》都有哪些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原琳:在主持《名作欣赏》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重大,不仅为了这份刊物,也为了喜爱它的广大读者。这期间刊物的办刊宗旨没有变化,所变的只是内容上更加切合现实,更加与时俱进。  

龙源期刊网:对于您主编的这份刊物,您有没有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打算把她办成一份什么样的刊物?

  

原琳:从我个人的出发点上,我更希望把《名作欣赏》办成一份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又体现出独特办刊风格、深受读者喜爱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值得读者珍藏的刊物。  

龙源期刊网:您个人偏好阅读哪一类的名作?或者具体到哪个作家的作品?您平日里阅读的时间多吗?

  

原琳:我平时偏好阅读一些古典的和国外的经典名作。鉴于一些原因,可能保证不了每天都能读一些书报,但是这种喜好还是坚持下来了。  

龙源期刊网:对于文艺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您有什么建议?

  

原琳: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是文学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前提;反过来,文学艺术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又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要抱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和鉴赏。对于作品中积极向上的因素,要吸取其精华,增强自己的阅读鉴赏水平;对于自己不喜欢或不赞同的部分,则应该批判地对待,不要一味地否定或反对。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原琳 《名作欣赏》

山西绛县人。198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在语文报社任编辑。1992年1月调往山西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曾任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1996年3月调往山西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学习报社,曾任总编室副主任、加工部主任、项目策划室主任。2007年1月任山西出版集团名作欣赏杂志社主编,兼任当代金融家杂志社社长。  责编的《文物中国史》荣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国艺术论丛书》荣获“中国图书奖”。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