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与时俱进中的《世界知识》

作者:王亚玲 于永明

  《世界知识》能在中国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几落几起,却始终持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广泛的影响力和相当多的读者,这不仅仅是杂志本身的优势,它更多的是代表与说明了一种文化现象,我认为《世界知识》目前是中国期刊史上唯一的一个公开的、连续出版的、有这么长时间的一本杂志……   《世界知识》始终坚持 “不跟风,不炒做,不煽情”,她是与时俱进的。                         ——《世界知识》执行主编徐波          与时俱进中的《世界知识》              ——访《世界知识》执行主编徐波   穿越世纪风云,见证沧桑岁月,刻画历史巨变,用“平实理性看世界”,创办于祖国危难关头,屹立于社会变幻浪尖,每次的跌落都如皮球一样更高地弹起来,站在属于自己的起跑线上,以沉稳、矫健、自信的步伐,在“人云亦云”中独云,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追求与抱负中向前飞奔!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它诞生70周年的时候欣然题词:“细看云卷云舒,心系人间祸福”!   这就是《世界知识》!1934年创刊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70年的风雨中,曾在抗日战争、国民党垮台前的白色恐怖时期和“文革”中被迫停刊,但如浴火后的凤凰一样获得重生的《世界知识》,以通俗、明快、生动的形式,对读者关心的重大国际事件及其动态、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与外交政策,做出了全面、及时、准确的把握、分析与介绍,履行了自己权威性、时事性与普及性的职能,保持了自己70年永领潮流的发展势头。   “是什么让《世界知识》能把时事这个热点、焦点的、以时效制胜的题材用杂志这个时效性较弱的媒介形式演绎好并不断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是什么激励着《世界知识》在苦难面前一次次跌落又站起?”“是什么促使了《世界知识》从一个春天走向一个又一个瑰丽的春天?”……带着这些问题与悬念,我们拜访了《世界知识》执行主编徐波。   

龙源期刊网:徐主编您好!《世界知识》从1934年9月创刊至今已经有70年了,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世界知识》创刊背景和发展历程好吗?

  

徐波:好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在新春到来之际,借龙源期刊网感谢所有新老读者对《世界知识》的关怀与支持.   我们都知道,70年前的1934年,中国是内忧外患。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华步骤,中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运动的呼声不断高涨。而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就在这种形势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著名文化人胡愈之联合邹韬奋等进步知识分子于1934年9月16日在上海正式创办了《世界知识》。   当时创刊的《世界知识》除介绍重要国际知识外,着重分析了严峻的国内国际局势,揭露法西斯势力的侵略阴谋,介绍世界的光明面,即各国人民思想的觉醒和凝聚、世界反侵略、反法西斯运动和我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抗日战争爆发后,《世界知识》被迫开始流亡,但创造了在流亡中继续办刊的奇迹,先后在汉口、广州、香港出刊。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后,《世界知识》在创办7年后第一次被迫停刊,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上海复刊。1949年3月,在上海解放前夕,又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勒令“永久”停刊。上海解放后,《世界知识》立即复刊,这年9月在纪念创刊15周年时周恩来亲自为其题词。此后半个月新中国就成立了。建国后《世界知识》奉中央指令迁京出版,一度并入人民出版社,1957年在张闻天建议下,中央决定《世界知识》从人民出版社分离出来,成为外交部直属的机构,后由于“文革”第三次停刊,直到1978年才得以复刊,复刊后的《世界知识》继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支持,从此迈入了崭新的发展轨道。   

龙源期刊网:《世界知识》发展中遭遇三次停刊,发展至今70年,在每次的跌落后,都比原来发展得更好,一份以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为内容的相当简朴的普及性刊物,为什么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徐波:一是《世界知识》的创刊是顺应人们对国际知识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我发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全世界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由西方传教士于1815年在南洋创办的,它是一个传教的工具杂志,但由于它不可避免地介绍国外的历史、社会、文化,也就成了第一份“世界知识”类的期刊,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形成强烈冲击,出现了一些介绍国外情况的书籍和杂志,包括一些学术刊物及影视,例如在30年代,好莱坞电影大量进入中国,西方的生活方式如舞会、马球、网球、跑马等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9•;;;;;;;;18”事变后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只介绍这些生活方式是显然不适合人们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知识》应运而生。   二是《世界知识》是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它经历了抗战前的阶段、抗战阶段、解放战争阶段、建国以后的前17年和改革开放阶段,每个阶段,《世界知识》都是及时、敏感地反映和把握世界的步伐,并把这种步伐的信息传递到国内。它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把握住时代的需求和国际风云的变幻。   

龙源期刊网: 《世界知识》的定位与宗旨是怎样的,在多年的发展中,有没有变化?

  

徐波:《世界知识》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平实理性看世界”的定位,深入浅出地对重大国际事件和动态以及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外交政策和举措做出介绍、分析和评价。尽管我们在形式上一直追求创新,但我们始终坚持 “不跟风,不炒做,不煽情”。   

龙源期刊网:我们知道,《世界知识》目前是隶属于外交部的,相对于一般的期刊,她的资料来源是非常丰富的,时事、政情、经济、外交、科技、艺术、生活的等等,《世界知识》在素材的处理上是怎样做到紧扣时代脉搏的?

  

徐波:《世界知识》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各种因素长期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的作者是国内顶尖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大手笔写小文章”——这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小文章”并不是不重要的文章,而是与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相比而言,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文章),这保证了《世界知识》内容的绝对质量。   我们与外交部有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世界知识》拥有广泛、畅通的信息渠道,也保证了我们的材料、观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我们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编辑队伍,他们都有着较好的知识功底,很宽的知识面,而且他们每天都要搜集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不断地学习,他们是《世界知识》的一批财富,也是我们一直能领先于同类杂志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世界知识》是一本介绍国际时政的期刊,而又有期刊天然的时效性不强的弱点,对此《世界知识》如何扬长避短,体现时效性和知识性?

  

徐波: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我们是在做一种“如何把冷饭炒得更好吃”的工作。   期刊与电视、报纸相比有它自己一定的局限性,如出版周期长,容量有限,甚至信息来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世界知识》的优势在于她与国内大量媒体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信息。期刊的周期性让我们有相对多的时间来消化和处理这些素材,我们必须把已经“过时”的新闻做得有新意、有特点、更耐看,也就是去探索新闻背后的东西,使读者对新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把“冷饭”炒“香”。   这几年随着中国的“入世”、“申奥”、“世博会”等,我们与国际的接轨越来越广,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内公众对于国际知识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国人在面对外部事件的时候,自信心越来越强,由原来处理问题急躁变得平静和成熟。一些事件在刺激着人们关注国际动态,这样就促使他们更加关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国家的外交形式、安全形式等,这就使人们对国家的国防和外交越来越关注和感兴趣,也就使我们的“外交”栏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独特栏目,正是我们把“冷饭”炒“香”的一个缩影。   

龙源期刊网:目前《世界知识》的主要读者有哪些?

  

徐波:读者主要有政府工作人员、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官员、专家学者和其他科学文化教育界、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界、大学生和中学生,再就是外国在华的机构(使领馆、商社、通讯社)。   从性别上是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上讲是30—40的群体是我们杂志的阅读主流,年龄较大的和年轻的群体是比较活跃的。   

龙源期刊网:《世界知识》除了有“不跟风,不炒做,不煽情”这一显著特点外,您认为《世界知识》还有哪些优势使她在近70年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徐波:《世界知识》之所以能在中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几落几起,始终持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广泛的影响力和相当多的读者群,这不仅仅是杂志本身的优势,她更多的是代表与说明了一种文化现象。   《世界知识》被许多的读者所喜爱,尤其拥有一批老读者,始终关注着《世界知识》的发展,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几岁,他们也是在家长的影响下读《世界知识》的,读者如此喜欢《世界知识》,我认为首先是因为她的内容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刚才已经提到。   另外《世界知识》对时事的解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编辑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举例而言:怎样对待阿拉法特的去世?有的媒体可能是介绍他的生平、事业、成功与失败、奋斗和挫折、对世界的影响,这是比较全面和正面的做法,第二种情况就是有一些媒体关注他的家庭、一生谈过几次恋爱、他现在的妻子和女儿等这样一些逸闻趣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也这样做,就肯定会和别人雷同,而且由于杂志周期性的影响,这样做并不一定比别人强。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取的,于是我们就给这一新闻做了一个全新的定位,确定了“阿拉法特是一面旗帜”这样一个中心选题。旗帜立在那里,不同人、不同国家、不同力量、不同派别怎样来看待这个旗帜,有朋友、有敌人、有中间力量,很多人都想利用阿拉法特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想法,阿拉法特在这种旋涡中是怎样左右逢源、辗转腾挪的?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就是《世界知识》与其他期刊不同的地方。   

龙源期刊网:《世界知识》在版面的设计形式上是怎样做到与内容的严肃性统一的?

  

徐波:《世界知识》在内容上是准确、严肃、权威的,但我认为表现形式可以是通俗、多样的。过去印刷条件不是很好,过于刻板和严肃,现在《世界知识》改成了彩色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在语言的组织上和表达上、选题和取材上也占据了相当的主动权。   

龙源期刊网:作为《世界知识》的执行主编,您是否感觉到压力的存在?

  

徐波:压力是有的。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期刊这种媒体形式的时效性不比报纸、电视、网络强,这是一个永远的压力,对时政杂志更是这样;第二是素材太多太广了,那么多的事件、动态,如何去把握,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再就是现在媒体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有那么多优秀的期刊、报纸和电视栏目在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知识》必须更新自己、改变自己,来迎接这种压力和挑战。   

龙源期刊网:胡愈之老先生在《世界知识》的发刊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后面是坟墓,我们的前面是整个的世界。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但尤其需要知识。”面对压力,您是否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徐波:我们有时候真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我现在感觉《世界知识》处于“居危思危”的形势,只有尽最大的努力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根据读者需求不断的做出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让杂志越来越贴近读者、适应市场。   

龙源期刊网:《世界知识》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举措和计划吗?

  

徐波:首先是封面的变化,《世界知识》从2005年第一期开始,将不再把周总理的“世界知识”的题词作为标题。   这里我尤其想向我们的老读者作一解释。这样做并不是想放弃周总理的精神,也不是要改变《世界知识》办刊的宗旨和方针,由于周总理的题词是手写体和繁体字,不容易让读者辨识和接受,所以我们今年将换成一个简体的、比较明快的、凝重的大标题,同时我们将把周总理的题词作为《世界知识》的LOGO继续保留在杂志封面和目录页上。   在内文编排上,我们继续在探讨能够最好地体现本刊“国际时政观点领袖、中国外交权威评论”这个性质的方式。请读者检验我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知识》,在新的形势下,将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和把握市场经营规律,积极迎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走自己持续发展之路,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王亚玲 于永明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徐波 《世界知识》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