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晚报文萃》——现代都市生活读本

作者:蔡凛立

  晚报特点是《晚报文萃》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具有晚报特点的文摘期刊全国只有《晚报文萃》一家。   我们所要达到的境界是“雅俗共赏”: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我们既不会虚无缥缈地坚持什么品位,那往往是海市蜃楼,有时反倒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也不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降格以求,那往往意味着自毁长城。   办杂志其实就如做人,没有格,没有风骨,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品位,那么杂志也许会风光一时,但肯定不会成为百年老店。                          ——《晚报文萃》副主编王子亮             《晚报文萃》——现代都市生活读本                               ——《晚报文萃》副主编王子亮访谈录

[《晚报文萃》简介]:   《晚报文萃》杂志创刊于1990年,是中国记协主管、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一本大型精品文摘杂志。半月刊,全国156家晚报、都市报为其提供稿件。一册在手,浏览全国晚报精华。   2006年改版后的《晚报文萃》杂志,进一步扩大选稿范围,以为城市人群打造“现代生活都市读本”为办刊方向,提倡和力行“悦读”方式,以使人能从杂志中得到成长的乐趣、休闲的快意、领悟的妙趣、以及被认同、被正视、被关注的感动。

[王子亮简介]:   硕士学位,高级职称,郑州晚报副总编。1982年至1986年,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后在郑州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学习。2002年7月至今,承办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晚报文萃》杂志,任《晚报文萃》杂志副主编。   

晚报在中国的报业市场上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说中国的晚报已是强弩之末没有任何理由

  

龙源期刊网:晚报和早报,除了出版的时间一晚一早外,还有什么地方不同?很多晚报已经名不副实,早在2002年,全国147家晚报中已有108家改为上午出版,“晚报早出”现象的频频出现,引起了报业人士的广泛讨论,也是困扰晚报界多年的、颇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您是怎么看?

  

王子亮:晚报与早报的区别表面上看主要是在时间上,特别是在对新闻的把握上。晚报界前辈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晚报的“晚”这个特点只我一家,别无分店,是日报抢不去的。这是晚报的绝对特点。具体点说,日报一般是在晚上1点左右截稿,截稿后的后半夜到第二天上午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报纸新闻报道的空白。这段时间也是新闻发生的重要时段,而这个时段正是晚报发挥作用的时候,成为晚报新闻报道的首要新闻源。所以晚报和早报时间上的差异,带来的首先是新闻报道时段的差异。   当然,在都市报出现之前,晚报和早报(或者说日报)在报纸的形态上、新闻的呈现方式上、新闻报道的手段上有很多不同,日报一般肩负着机关报的使命,而晚报(除了机关性晚报)则更生活化一些。随着都市报的出现,中国报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都市报大多是早上出,在发行时间上比晚报要长,零售率比晚报就要高,加上都市报更加灵活的报道方式,使得不少城市的晚报不得不早出,以跟都市报进行竞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晚报早出”现象。   但我以为,晚报姓“晚”,这是娘胎里带来的,谁也改变不了,如果改变了,那肯定就要改姓了。所以晚报早出只是暂时的现象,将来肯定是要有所改变的。   

龙源期刊网:“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读者,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春燕子”这是赵超构先生为《新民晚报》提出的口号。这样的一只报春燕子,是否也是所有晚报的共性?

  

王子亮:这不仅仅是晚报的共性,也应该是所有综合性报纸的共性,就像5个W是所有新闻报道的共性一样。   当然,晚报相对于机关报来说,有其自己的特点,比如在时效性上更快,在社会性上更密切地联系群众,在文娱性上更加活泼,在可读性上更易被读者接受等等,这都是晚报相对于日报和其他专业报的优势。   所以,赵超构先生这句话概括得非常到位,是全国晚报至今遵奉的座右铭。   

龙源期刊网: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晚报市场份额相对萎缩,相对于都市报而言,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些落后,理念不再处于潮头的位置,风格不再引领读者注意力,锐气已经有所下降,边缘化危机潜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子亮: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都市报的兴起,的确对晚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有晚报的冬天来了之感,有些地方晚报发行大幅萎缩、广告收入大幅下降,经济效益锐减,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因为虽然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晚报还是有它自身优势的,只要优势还在,它就会生存和发展下去,并在全国报业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位置。   事实也的确如此。扬子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齐鲁晚报、新民晚报等报纸的发行量在全国报纸中名列前茅,经济效益也大幅增长。各地晚报在当地仍然是主流媒体,晚报在中国的报业市场上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所以,说中国的晚报已是强弩之末没有任何理由。   当然,中国的晚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存在着提高危机意识、面对竞争挑战、壮大自身实力、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等问题。我对中国晚报的发展趋势抱非常乐观的态度。   

龙源期刊网:近年来,都市报成长的步伐加快,在时政新闻、财经报道、时事评论等各方面都显出勃勃生机;传统的机关报也开始注意吸纳都市报、晚报的成功经验,着力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报道的方式和手法。而市场化改革较早的晚报,近年似乎远离了一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办报理念,而倾向娱乐化。晚报这种状况是否不利于其发展?

  

王子亮:都市报的崛起的确对晚报有冲击,但我觉着都市报与晚报虽然有竞争,但更多的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双盈。都市报发展之初,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晚报的经验,比如在新闻报道上的快速灵活,在新闻写作手法上的短小生动等等,这是向晚报学习的。但都市报自诞生之日起,便融入了不少市场化的因素,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比如在稿件上更加注重民生,在版面安排上的“模块”式排版,特别是出版时间上的早出,都对晚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都市报和晚报优劣势的比较,我曾在《新闻战线》上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我认为,晚报和都市报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不过一个早出点,一个晚出点,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打架拌嘴的时候,但最终都要成长起来。   关于晚报娱乐化倾向问题,我觉着不仅是晚报有,其它报纸和媒体也都有。这跟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系。现在不是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和后现代的社会了吗,现代性中很重要的一点不就是娱乐化吗?而且晚报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是否因此就“娱乐化”,还要分析。所以关于娱乐化倾向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标准来看待。   

龙源期刊网:随着居民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晚上看报的习惯发生了变化,早茶间隙,乘车途中,上班伊始,成了居民阅读报纸的习惯时间,回家之后很难腾出时间专门阅读报纸。针对都市报的创新和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晚报该如何去做呢?

  

王子亮: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紧跟读者的变化,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样才能使晚报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本文摘类期刊要有个性,主要在两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恰当的编辑方式

  

龙源期刊网:“所谓‘文摘热’的形成,是有几本杂志领军,众多杂志跟风”,《格言》的执行副总编辑李彤如是说。对于近年来沸沸腾腾的文摘热,您持什么态度?怎么看待它的发展趋势?

  

王子亮:对于近几年来的文摘热,我觉着首先是一种市场行为,证明目前的期刊市场还有文摘类期刊的发展空间和余地。从投资方和杂志的主办方来说,文摘类期刊成本小,受众群体大,容易进入市场。从读者角度讲,现在的社会节奏加快,没有更多时间去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和甄别,所以,文摘类期刊等于帮助他们做了这方面的事情。这就是近几年来文摘热的基础。   当然,文摘热只是表面现象,就象当前中国的股市和楼市一样,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泡沫。老牌文摘期刊《读者》、《青年文摘》等不说,现在每年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冒出尖的文摘类期刊也就那么几种。而更多的文摘类期刊像其他期刊一样生存也是很艰辛的。所以表面沸沸腾腾的文摘热可能是一种虚热,虚热之后,总会有降温的时候。除了杂志本身的内容、资金、团队、渠道等因素,尤其是考虑到新媒体对文摘类期刊冲击的因素,文摘类期刊的发展前景并非前途一片光明。大浪淘沙,最后留下的可能就那么几本真正有生命力的文摘类期刊。   

龙源期刊网:办文摘类期刊相对于原期刊来说,容易得多。但随着大量这类期刊的涌现,你摘我也摘,其中没有个性的期刊就会因无法避免和其他期刊雷同的现象而失去市场走向灭亡。文摘类期刊怎么样才能办出自己的个性来?

  

王子亮:容易只是相对而言。过去一个人靠剪刀浆糊就能出一本文摘类期刊,现在还行么?手工作坊式的出刊方式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的是更加了解市场、更加面向市场、更加科学化的出刊方式。大量文摘类期刊的出现,其实表现出人们对文摘类期刊的一个误区,或者说不了解现在文摘类期刊的发展情况所导致的一个误区,那就是:相对于原创性期刊来说,文摘类期刊好办,只要拼拼凑凑办出来就会有市场。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的。   文摘类期刊要有自己的个性,这是文摘类期刊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内容为王”,对于包括期刊在内的新闻媒体来说,这四个字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觉得一本文摘类期刊要有个性,主要在两条,那就是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恰当的编辑方式。   准确的市场定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很难。这包括期刊的前期调查,后期的市场追踪,以及期刊内容的调整等等。我们现在办期刊很多是不符合期刊市场规律的“拍脑袋工程”,或者说存在着大量的“偷工减料”行为,真正的前期市场调查工作做的很差,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文摘类期刊跟风现象严重,真正成功的不多的原因。只有经过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把握了整个期刊市场的走向,找到了自己期刊的办刊思路,然后才能说期刊的个性问题。   恰当的编辑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让期刊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呈现个性的过程。每本杂志可能有每本杂志的做法,不管什么做法,过程可以忽略,关键在于最后出来的杂志要符合市场、符合自己最初的理念。有时经过不少劳动,最后出来的杂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是主编最窝火的时候。虽然可以以办杂志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但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还谈什么个性呢。   所以说,在准确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经过恰当编辑方式,使期刊最终呈现出一个完美的符合市场要求的形态,这是期刊编辑们应该做的事。   

龙源期刊网:文摘类期刊中,又分为综合文摘类期刊和专业文摘类期刊。两者相比较起来,前者是否因为铺的面太大不好把握而难办一些?

  

王子亮:综合文摘类期刊和专业类文摘类期刊相比较起来,前者是比后者难把握一些。因为综合类期刊所面对的受众是“乌合之众”,所谓众口难调,如何使文化背景差别很大的读者接受你的杂志,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专业类期刊,因其“专业”,所面对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肯定要好办一些。   

龙源期刊网:在综合文摘类期刊中,《读者》以超过1000万的期发量稳重老大的位置,无人能撼。向《读者》的方向看齐,为许多兄弟期刊的榜样和动力。《晚报文萃》是否也如此?

  

王子亮:《读者》是中国期刊界的标杆,是每个办期刊的人学习的榜样。当然《读者》的崛起及其发展之路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目前时代环境变了,任何期刊还想通过模仿和复制《读者》而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晚报文萃》应该向《读者》学习,也应该向其它成功的期刊杂志学习,重要的是要找到我们自己的办刊和发展之路。   

编《晚报文萃》时最起码的底线: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

  

龙源期刊网:晚报特点为《晚报文萃》最吸引人眼球之处。何为晚报特点?文摘期刊遭世人最大的逅病是你摘我也摘而无法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晚报文萃》这一特点是否有效地抑止了这一现象,而让自己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文摘期刊市场上?

  

王子亮:说到晚报特点,这要从两方面说。   晚报之所以是晚报,是从时间上来说的。晚报相对于日报而言,是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供人们晚饭前后主要在家中阅读的报纸。也就是说,晚报由于出版发行时间上的差异,而具有独特的时空观念。这个时空观念奠定了晚报独特的运作规则,形成了晚报“晚”的特点。   当然,现在由于市场竞争的关系,晚报早出现象比较普遍,本该下午或傍晚出版发行的晚报,不少已经改由早晨出版,时空观念上的晚报特点已经越来越少了。   但从内容风格角度来讲,晚报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展开来说晚报特点,比如晚报的时效性、社会性、文娱性、可读性等,未免有些冬烘了,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简而概之,晚报特点四个字:短、新、快、杂。文章短小、文字新颖、新闻快捷、内容繁杂。应该说,晚报的信息传播方式是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这也是晚报在各个城市读者众多的原因。   《晚报文萃》是在全国156家晚报、都市报基础上选编出来的一本杂志,“一册在手,浏览全国晚报精华”是这本杂志的“本色”。晚报特点的确是《晚报文萃》最吸引眼球的地方。但凡事有利有弊,要说《晚报文萃》因为有了“晚报”二字就沾了多大的光,能够避免文摘类期刊你摘我摘的现象,在现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实在难以苟同。晚报是公开发行的,不少晚报还有电子版,在网上就能看到。所以要想真正把《晚报文萃》做好,能让《晚报文萃》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文摘期刊市场上,并不在于是否拥有“晚报”的资源,而在于如何在拥有“晚报”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杂志自身特点和读者要求,准确定位,办出精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龙源期刊网:具有晚报特点的文摘期刊在全国仅此《晚报文萃》一家吧?156家晚报的资源优势及没有定位相似的刊物的竞争,和其他文摘期刊相比,《晚报文萃》的生存和发展是否乐观一些?

  

王子亮:是这样,具有晚报特点的文摘期刊全国只有《晚报文萃》一家。但因此得出《晚报文萃》的生存和发展乐观一些的结论就不对了。第一,《晚报文萃》的资源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具有垄断性。它不像中东的石油和山西的煤炭资源,挖出来就能变成钱。第二,《晚报文萃》是杂志,而晚报是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报纸上的文章、杂志的运作规则和报纸的运作规则、杂志的盈利模式和报纸的盈利模式是不一样的。而“晚报”二字对于报纸可能是优势(现在也并非如此了,要不就不会有晚报早出现象了),对于杂志来说可能就是“紧箍咒”,就看从哪个角度说。第三,《晚报文萃》是文摘类期刊,就有与其它文摘类期刊相同的基因。并不是说有了“晚报”二字,就身处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可以这么说,文摘类期刊在编辑和经营当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我们也都经历过。   当然,我们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在《晚报文萃》的编辑方面,我们的确想把《晚报文萃》打造成不同于其他期刊、能够充分体现《晚报文萃》自身特点的“唯一”期刊,但这需要过程和时间。在经营方面,我们在渠道方面有一些优势,但如何更好整合渠道资源,发挥现有优势,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    

龙源期刊网:报纸的优势是时效快,劣势是深度不够;期刊正好相反。《晚报文萃》集报纸和期刊为一身,是否可以有效地汲取两者的优势,剔除两者的劣势?

  

王子亮:我做过15年的报纸,又做了5年的期刊,应该说对报纸和期刊有一定的了解。但我觉得,报纸和期刊完全是两码事,虽然两者在特性上有“交集”,但更多的时候是“平行线”。“两性人”是不能算正常人的,脚踩两只船也是做不好事的。   

龙源期刊网:“悦读”方式是《晚报文萃》所倡导和力行的,请您解释一下这一方式。它是否为《晚报文萃》首先提出来的?

  

王子亮:“悦读”实际上是“阅读”的延展和升华。其实办报纸和办杂志共通的地方,就是要有读者。读者是报纸和杂志的衣食父母,只有读者购买和阅读了你的杂志,你才实现了第一次销售。反过来说,只有报纸和杂志真正研究透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阅读方式、读者的阅读习惯,你才能办好一本好杂志。现在人们生活都很累,整天忙忙碌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在空闲的时间才能浏览杂志。所以,如果你的杂志办的很沉重,言必“春秋大义”,行必“三纲五常”,就不会有人阅读你的杂志。   因而我们把“悦读”定义为:“创造更轻松美妙的阅读氛围,更深邃的思想空间,更真切的事件描述,更透彻的事理表达。通过对杂志独特风格的追寻,使人从中得到成长的乐趣、休闲的快意、领悟的妙趣,以及被认同、被正视、被关注的感动”。   实际上,“悦读”包含了人与杂志两个客体,既是人关照杂志,也是杂志关照人,是人与杂志的互动与交流,并通过互动与交流而最终达到“物我两化”的境地。   所以,“悦读”表面上可以解读为快乐的阅读。实际上是“阅读”的一种更高的境界。希望我们的读者在阅读我们杂志的时候,能够通过“胜日寻芳泗水滨”,找到“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觉。   

龙源期刊网:《晚报文萃》看重品位,《晚报文萃》的品位是什么?在进一步提高刊物品位的过程中,《晚报文萃》是如何去做的?

  

王子亮:品位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有时它是一种格调,有时它是一种风格,有时它是一种骨气,有时它是一种洒脱……如果我们不从哲学的角度“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话,倒是可以说说跟品位有关的东西和《晚报文萃》办刊中的坚守。   我是把杂志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的。过去办报纸的时候,一些老报人就经常告诉我们,报有报格,其实杂志何尝没有格。中国古代士大夫是最讲格的,《周易》就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话,孟子不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嘛。魏晋之时虽然世风日下,但士大夫也不忘“风骨”,即便潇洒如陶渊明者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办杂志其实就如做人,没有格,没有风骨,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品位,那么杂志也许会风光一时,但肯定不会成为百年老店。   因而在编《晚报文萃》时,我们有一个最起码的底线,那就是“三不主义”: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但我们也并不是单纯地拒绝“俗”,俗还有通俗的意思,这是我们提倡的东西。   我们所要达到的境界是“雅俗共赏”“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我们既不会虚无缥缈地坚持什么品位,那往往是海市蜃楼,有时反倒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也不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降格以求,那往往意味着自毁长城。我们追求的品位是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在“悦读”中所阐述的那种令人感到愉快的感觉。我们杂志所坚守的东西是要为杂志服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如果这一切能够做到了,我觉着大言无声,大道至简,我们杂志自然就是有品位的。如果说孩子一出生就是有品位的,或者将来怎么怎么样就是有品位的,或者孩子只要求品位而不管是否能够自食其力,我觉着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龙源期刊网:“现代都市生活读本”这一行字出现在每期《晚报文萃》的封面。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针对都市人办的一份刊物,都市以外的地域和人群,不为《晚报文萃》所关注?

  

王子亮:这是2006年《晚报文萃》改版后的定位。在这之前,我们杂志封面上一直打的是“一册在手,浏览全国晚报精华”这句话。这两句话其实都没错,只是在“导向”上有区别罢了。“一册在手,浏览全国晚报精华”侧重点是在“全国晚报”上,有点本位主义的意思,说明我们这本杂志的权威性。而“现代都市生活读本”侧重点则在读者那里,是在向读者说明我们杂志的内容。这其实包含着办刊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可以说我们这是一本针对都市人办的一份刊物,这也从另一方面契合了晚报的特点。全国晚报大部分的发行也是在城市里的,面向的是城市的市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都市以外的地域和人群”,我们的读者中也有不少是乡镇的读者,虽然他们生活在农村,但也非常想了解城市人的生活啊。在读者方面,我们奉行“来的都是客”的方针,只要喜欢我们的杂志,我们为什么要拒人于门外呢。   

龙源期刊网:在给刊物的读者定位时,《晚报文萃》这样描述:“这个人群是生活得最累,思想压力最大,最需要精神抚慰和精神减压的人群。《晚报文萃》要为这个人群提供轻松愉快的阅读空间”。“轻松愉快”为《晚报文萃》所刻意营造的格调吗?

  

王子亮:是的,但我觉得做得很不够,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龙源期刊网:近年出版发行的《晚报文萃》在封面上均注有“1990年创刊”的字样,这是期刊中为数不多的现象。是不是对这个年份有着特别的感情,以此让《晚报文萃》人及所有《晚报文萃》的读者牢记《晚报文萃》所走过的日子?

  

王子亮: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表明杂志的创刊时间而已。   

无论是在目前,还是将来,综合文摘类期刊的唯一出路就是面向市场

  

龙源期刊网:“观察”、“名利场”、“万象”、“生活”、“悦读”、“视野”为《晚报文萃》六大板块,《晚报文萃》对它们是如何划分的?有没有重点板块之说?

  

王子亮:我们的版块划分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明显的重点,只是在栏目上经常有调整。   a)观察——我们身边的残酷和温暖。主要表达读者所关心的社会层面的文章,集合媒体观点,有信息集萃,有事件完整的资料、分析及背景综述,也有观点犀利的自由谈。   b)名利场——人生舞台就是名利的角斗场。主要是人和事,以及职场成败的智慧角逐。   c)生活——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的真实故事、令人拍案叫绝的案例、不同角度的人生碎片和往事回忆,还有男人与女人的情色秀场。   d)万象——趣味的智慧。生活太累了,太需要轻松和快乐了。   e)悦读——从里到外的快感,让阅读变为悦读。各种作品的深读、浅读,或意味隽永,或轻松另类。   f)视野——你应该知道。知识性版块,开阔视野,说古论今。   

龙源期刊网:《晚报文萃》所摘偏向哪些方面的内容?所遴选的文章是否非在晚报上刊发的不发?接受原创吗?

  

王子亮:晚报的内容一般分为四大块:新闻、言论、副刊(专刊)、广告。过去《晚报文萃》摘编稿子的模式是新闻加副刊,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杂志。后来在《晚报文萃》改半月刊的时候,我们曾有上半月以新闻类为主,下半月以副刊类为主。这应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但因其他一些原因没有实行。目前基本上是以副刊(专刊)的稿子为主。其中“城市备忘”是兼顾新闻的一个栏目。   在2005年之前,《晚报文萃》选稿完全是晚报上刊发的文章。在2006年改版之后,顺应潮流,兼选个别非晚报上刊发的有影响的文章,但在采用稿件上有严格的控制。目前还不接受原创稿件,也许将来有机会出个《晚报文萃》原创版也未可知。   

龙源期刊网:打造一份以市场为导向的报纸化文摘类杂志为《晚报文萃》的办刊理念,《晚报文萃》全盘为市场而运作。在面对市场的过程中,《晚报文萃》的经验是什么?

  

王子亮:说不上什么经验,更多的是教训。我认为,无论是在目前,还是将来,期刊,起码综合文摘类期刊的唯一出路就是面向市场。   面向市场有几个主要条件缺一不可:一要有好的内容,二要有资金去运作,三要有好的经营团队,四要有好的发行渠道。当然还有其他条件,但我以为要想一本杂志真正面向市场,以上几个条件是必备条件。而只有面向市场了,期刊才能活下去,才能活的更好。   

龙源期刊网:作为品牌资讯类综合杂志,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联的各类品牌均适合《晚报文萃》的广告定位,《晚报文萃》在这方面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对此,《晚报文萃》是否准备重点去做?

  

王子亮:对于我们这种综合文摘类期刊,广告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发行。没有发行,遑论广告。   

龙源期刊网:《晚报文萃》去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公关活动,这些活动取得什么进展?对刊物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王子亮:我们正在总结。去年在经营方面的一些探索为《晚报文萃》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新的一年,新的期待。于您所办的这份刊物,您有什么期待?

  

王子亮:一句话:有志者,事竞成。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王子亮 《晚报文萃》

硕士学位,高级职称,郑州晚报副总编。1982年至1986年,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后在郑州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学习。2002年7月至今,承办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晚报文萃》杂志,任《晚报文萃》杂志副主编。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