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散文诗》——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

作者:蔡凛立

  《散文诗》的个性是“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   散文诗,穿着散文的外衣,蕴藏的是诗的灵与肉。如果说散文诗滴着的是散文的泪,更多的则是淌着诗的血。   作为主编,很深的一个感触是辛苦。朋友说我人生最大的收获是:干了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所以,苦中无苦。                            ——《散文诗》主编冯明德          《散文诗》——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                              ——《散文诗》主编冯明德访谈录              

力求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使刊物做到高度的“净”和“清”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2001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称号,2003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捧回“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在这些荣誉下,《散文诗》走过了一番什么样的道路?

  

冯明德:《散文诗》创办于1985年年底,至今走过了19年的历程。19年来,在纯文学期刊处于低潮的逆境中,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求生存、求发展,从零开始,由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出了一条“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之路。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被诗坛誉为“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如何做到“净”和“清”?请您介绍一下这本杂志及它的下半月版《校园文学》。

  

冯明德:《散文诗》“净”在形式上,突出“散文诗”这一精短的文本特色,辅之以精美的设计、精良的印制;“清”在内容上,主张用一种纯艺术的个性语言,在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抒写当代人的情感的同时,呈现对历史的思索和对未来的展望。内容和形式力求完美的统一,使刊物做到高度的“净”和“清”。   《散文诗》上半月版,重点刊发名家新作及中青年实力派诗人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展示当代中外散文诗坛的最高创作水平。   《散文诗》下半月版《校园文学》,专门刊发校园师生散文诗、散文、诗及其它文体的精短作品,是校园文学的苗圃,未来作家的摇篮。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为中国期发量最大的诗刊,对此您归功于它的定位,《散文诗》是如何定位自己的?

  

冯明德:《散文诗》一开始就定位于纯粹的散文诗艺术,将作者和读者定位于青年散文诗爱者及大、中学生。创刊以来,我们始终把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提高青少年文学修养、写作能力和审美品位”的办刊宗旨,努力把刊物办成格调高雅、品味纯正、读者欢迎、名副其实的文学刊物。   

龙源期刊网:您曾说,个性是期刊生命内核和外在表征的整体展示,期刊个性就是它区别于其他刊物又显示自身内在规定性的一种特质。与同类期刊相比,《散文诗》的个性是什么?

  

冯明德:《散文诗》的个性是“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  “精品化”体现在作品求精短、形式求精美、印制求精良的“三精”独特风格。   “大众化” 体现在“尊重名家、扶植新秀”的用稿原则。名家新作集束推出,但在一年内每位诗人原则上只选发一次。而每期除发表40余名作者的作品外,还从落选稿中精选75位新作者的散文诗锦句刊发在下线。从2003年至2005年,共发66个头条,就有59个头条是新作者或年轻作者的作品。   “礼品化” 体现在《散文诗》的开本、装帧设计和栏目设置上。大40开的开本小巧别致,携带方便。书脊烫平、勒口成书状,外包装亮膜套封,适合上书架收藏。散文诗贺卡,以青春、友谊、爱情、理想及节日为主题,适合赠亲友。   

龙源期刊网:“诗与画”栏目,诗配着画推出,犹如一部唯美的电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栏目的编辑思路是什么?

  

冯明德:图文并茂是重要的期刊理念之一。“诗与画”栏目,在注重散文诗文本的同时注重美术和摄影作品的言语功能,将散文诗艺术溶入色彩和画面,做到既有诗情,又有画意。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的稿源是否以自然来稿居多?请介绍一下你们的编辑队伍。

  

冯明德:《散文诗》除特约辅导和推介性的专栏外,所有原创作品都选自自然来稿。每年接受海内外信函式来稿达40000余件,电子信箱目前每周接受100余件来稿,且日趋增多。   《散文诗》除在岗编辑外,还特邀了一部分兼职编辑,有一支适合《散文诗》现状、有利于散文诗事业发展的机制灵活、精干的编辑队伍。   

纯文学是必需、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龙源期刊网:2000年底您出任主编后就提出了“扩展阵地创名牌,寻求发展创效益,形成中心创辉煌”的构想,如今5年过去了,您这个构想的实施情况如何?

  

冯明德:新世纪以来,《散文诗》2003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十佳社科期刊”,尤其是2005年捧回“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已成为了全国的知名品牌。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今年3月5日批示:“对《散文诗》,要注意掌握情况,精心呵护,尽力支持(但不是干预),要纳入省扶持的范围,使之进一步发展壮大”。 12月14日,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省文联在长沙召开了“《散文诗》发展研讨会”,对《散文诗》的办刊精神进行了研讨,同时,也对如何解决《散文诗》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进行了磋商。   益阳市委书记蒋作斌最近到《散文诗》调研,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和扶持。益阳市委、益阳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学习散文诗社先进事迹的决定》,并将“散文诗艺术中心”纳入规划,由政府划拨土地,采取政府扶持初期建设与招商引资扩大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建设两楼一园(编辑、出版、发行大楼,研讨、培训、展览大楼,散文诗意境园),建立散文诗艺术中心。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组织因经费所限,开展活动少(包括评奖、评选和评论),散文诗人成了散兵游勇。而2001年开始,《散文诗》连续五年策划主办了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并策划主办了三届全国性散文诗大奖赛和协办了“首届世界华人散文诗作家笔会”。请您分别介绍一下这些笔会和大赛的情况,它们都取得了什么进展?

  

冯明德:如今举办文学活动,确实有难度,尤其是举办散文诗活动,就更难。但事在人为,《散文诗》为了扶植散文诗人、推介散文诗艺术,在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前提下,寻找承办单位,每年为全国有创作实力和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散文诗人主办一届笔会,已连续五年于湖南益阳——湘西、山东青岛、湖南沅江——韶山、贵州赫章、四川乐至成功主办了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86位作者参加了笔会,出版笔会专号五期,贺卡五张。笔会坚持三省只有两个正式代表名额,每位作者只能参加一届笔会的原则,宁缺忽滥,以提升笔会品牌。   通过主办笔会,既扩大了承办地的知名度,又推进了散文诗艺术的发展。像贵州赫章、四川乐至两届笔会,就办成了承办地文化艺术的节日庆典。而协办的“首届世界华人散文诗作家笔会”,成为了艺术搭台、经济唱戏的平台。   三届全国性散文诗大奖赛,在以活动养活动的前提下,采取寻求赞助单位支持、《散文诗》适当补贴的方式,达到了推出新人新作、壮大创作伍的目的。最近获悉,《新华文摘》将转载的组诗《热爱》,就是“全国首届校园文学大奖赛”的金奖作品。   

龙源期刊网:在纯文学期刊市场低迷的今天,许多纯文学刊物都纷纷改版向综合期刊发展,《散文诗》仍坚持走纯文学之路,对此,你的想法是什么?《散文诗》如何面对市场?发行情况如何?

  

冯明德:商品大潮的冲击是必然的,而纯文学刊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发达,精神食粮是必需的。纯文学就是精神食粮之一,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   目前,纯文学刊物面临生存危机的严峻考验,改版转向综合期刊是一种选择,但不是上策。试想纯文学刊物都转向,市场上都是综合期刊,那又将是一种新的生存危机。因此,《散文诗》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动,不改初衷,仍坚持走纯文学之路。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散文诗》已出刊180期。期发行量由最初的3000册,增加到目前的70000册;年发行量80万册以上;总发行量达900余万册。作者队伍和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我们将在巩固发行网络的基础上,注重开发多种渠道占领市场;在确保邮局一渠道发行的前提下,重点开发和扶植个体二渠道的发行,并加强自办发行渠道的力度,做到三个发行渠道的销售同时面市,使发行市场纳入规范化,以扩大发行量。   

散文诗是诗的延伸,是目前走得最远的一种诗歌艺术形式

  

龙源期刊网:何谓散文诗?它有什么特征和标准?和散文及诗这两种文体有什么样的关联?

  

冯明德:“散文诗”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但关于“散文”和“诗”的两大艺术元素是认同的。我认为:散文诗,穿着散文的外衣,蕴藏的是诗的灵与肉。如果说散文诗滴着的是散文的泪,更多的则是淌着诗的血。散文诗本身就是诗的延伸,其立足点是诗,其本质是诗。   谈到散文诗的标准,想起前两年《诗刊》有一次关于诗歌标准的大讨论,我也曾被邀参加了专题讨论会,会内会外,各执己见,众口难调。最后,以“诗歌标准是不断推移的地平线”,画了一个巧妙的省略号。我想,散文诗亦如此。   

龙源期刊网:当今散文诗有两大类:一是更“散文”一些,一是更“诗”一些,您认为前者更重要一些还是后者更重要一些?

  

冯明德:更“散文”些也好,更“诗”些也罢,都无关紧要。文体的门槛已被踏平,散文诗为自由而生,就应以个性的语言呈现心灵的颤栗,以精美而隽永的语言,架起诗人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只要适合作者个性语言的表达,两大元素可偏重一种,更“散文”些是散文诗,更“诗”些也是散文诗。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歌、小说的改革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而散文诗的改革却非常寂寞。您是否认为散文诗需要一番大张旗鼓的改革?目前散文诗创作上存在什么弊病?如何才能完善它?

  

冯明德:其实散文诗的改革也是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至于“大张旗鼓”这个词,不很确切。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的意思是说像五四时期新诗对旧体诗的反叛一样的“大张旗鼓”。我想,这种大变革是随着文字语言的大变革而产生的,不要强行为之。   目前散文诗创作上存在的最大弊病是“伪散文诗”。一是“伪散文诗人”们生产的垃圾散文诗所散发的气味,二是一些报刊作为补白或为时令、时事的应景之作的误导,致使散文诗初学者步其后尘。对此堪忧的现状,惟有精心打造《散文诗》,推出精品力作,加强作品鉴赏、创作辅导和理论探讨,以正散文诗艺术之风。   

龙源期刊网:近年散文诗受到诗歌的排斥,退居到了边缘地位;在文坛上,散文诗也受到冷落,每年评选优秀文学作品都没有它的份。您认为如何才能改善这种局面、拓展散文诗的发展空间?

  

冯明德:散文诗并不是受到诗歌的排斥,而是受到某些诗人的排斥,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老诗人关于“非驴非马”的误解(其实这位诗人后来对这个误解表示了歉意,并对散文诗给予了理解和肯定),致使某些诗人念念不忘“非驴非马”。   关于每年评选优秀文学作品没有散文诗,确是一大遗憾,但关键是用作品说话。因此,我在很多会议上呼吁,关注散文诗艺术,重视散文诗创作。同时,《散文诗》也在通过刊物本身和笔会、研讨会等形式,改善散文诗艺术被冷落的局面、拓展散文诗的发展空间。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以短小精悍著称,有人认为现在的散文诗作品就是要拿出大作品,和其他文体争,这样在文坛才有一席之地。对此,您持什么态度?

  

冯明德:关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一种文体,没有震撼人心的大作品,光靠盆景式的点缀之作是不够的。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篇散文诗作品就十来部,先不说质量,单从数量上来说就少得可怜。当然,我不是说大作品就是长篇散文诗,我说的是像鲁迅的《野草》一样的大作品。惟有大作品,大散文诗人,才能为散文诗在文坛争得一席之地。   

龙源期刊网:有人预言,在新诗的发展进程中,散文诗将是继分行诗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对此,您如何看待?

  

冯明德:不是预言,是断言。在新诗的发展进程中,散文诗将是继分行诗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我曾在第二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期间,与老散文诗人耿林莽先生就这个话题有过一次交流,达成散文诗突围、散文诗是新诗的延伸的共识。可惜,没有来得及深入地探讨。而在相关会议上,我也只是强调,在所有的文体中,还没有哪一种文体能比散文诗更自由、更随心所欲地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抒发当代人的情感、展示当代人的心灵。   散文诗是目前走得最远的一种诗歌艺术形式。这是散文诗艺术的魅力,这也是当代散文诗人的魔方。   

龙源期刊网:“散文诗要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如今老套的散文诗还大量存在,这是对散文诗文体的一种轻视”,这是您说过的一句话,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冯明德:在这里我是说每位真正的散文诗人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语言。而老套的散文诗是指一事一物的咏叹,或某一个人生哲理的启示,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显得非常单一;某些作品(应当是文字,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只是古诗句的白话文翻译或哲理名言的翻版,千人一面,教科书式的说教,这不单纯是对散文诗文体的一种轻视,而且是一种亵渎。   

龙源期刊网:泰戈尔、纪伯伦和屠格涅夫是散文诗界的泰斗,我国散文诗人和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我国散文诗界什么时候才能诞生像他们这样的泰斗级人物?

  

冯明德:我国散文诗人和国外散文诗人的差距在于受传统的束缚太多,自由随意、无拘无束不够。   我国的鲁迅就是能与之媲美的散文诗界的泰斗级人物。而且我认为《野草》在鲁迅先生的创作中是一个最具艺术魅力的高峰。   

好交友是一种天性,交到现在就成了一种惯性

  

龙源期刊网:您近期将出版一本名为《五笔字型》的书,内容为您忙里偷闲在手机上写下的130章散文诗,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手机短信散文诗集。手机短信时下空前地普及,手机短信散文诗是否会成发展未来文坛的一个趋势?

  

冯明德:有人说《五笔字型》是中国第一部手机短信散文诗集,也许。手机短信散文诗是否会成发展未来文坛的一个趋势,我无法预测。这是一种忙里偷闲、非常方便、极其适合我这类人创作的好方式。   

龙源期刊网:生活中的您长发披肩,喜欢唱摇滚,好交友,这些行为是否和您的散文诗创作挂上钩来?您近期的创作情况如何?

  

冯明德:长发披肩是因为从小就体内缺维生素A、B、C什么的,少发。因此,二十来岁就开始以长代多,加上没钱理发呀(一笑)!喜欢唱摇滚一是为了心情的释放,二是为了掩饰五音不全。好交友是一种天性,交到现在就成了一种惯性,以后将成为一种什么性,还没想好一个确切的词,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行为能和散文诗创作挂上钩么?   近期是忙得眼睛、鼻子都错了位,惟有为他人作嫁,“创作”《散文诗》。   

龙源期刊网:看着《散文诗》诞生,和它一起走过20年的风雨,并做了5年的主编至今,您一定有不少感触,有哪些想和读者分享?请谈谈您个人的发展历程。

  

冯明德:辛苦。朋友说我人生最大的收获是:干了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所以,苦中无苦。   至于个人的发展历程,高中毕业后,当过泥瓦匠、搬运工。寒冬腊月,赤膊上阵抡过十二磅的大铁锤;酷暑烈日,在屋檐下有过独享十二斤带皮梨的奢侈。米粒大的磷矿石曾嵌满脚掌,成为最原始的鞋;发表四行二十八字的处女作,兴奋得一拳打烂了五毫米的台板玻璃。十九年前开始为人作嫁,编辑九百余万字,出版了四本诗集,算不上诗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编辑。   

龙源期刊网:您如何看待数字化期刊的未来及与龙源的合作?

  

冯明德:数字化期刊的未来是天宽地阔的,虽然目前在阅读方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更便利读者的阅读。   作为以纸质媒体为主的《散文诗》与龙源的合作是愉快的,如果在宣传力度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将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的。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冯明德 《散文诗》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