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南方人物周刊》——记录我们的命运

作者:蔡凛立

  记录是新闻职业者表达新闻理想的一种方式,它意味着客观、公正,它记录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能成为历史草稿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历史便是由一个个人物的传记书写而成。记录人物,也就是记录历史。   《南方人物周刊》定位为一本精神读物,我们期待它是一个精神产品,能在这个物欲的世界里,提供一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物,让我们从他们身上找到人类自信存在的勇气,让他们照亮我们的前程。   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和一批优秀的同仁一起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把它叫作——幸福。                        ——《南方人物周刊》执行主编徐列            《南方人物周刊》——记录我们的命运                 ——《南方人物周刊》执行主编徐列访谈录   

龙源期刊网:《南方人物周刊》创刊的背景是什么?

  

徐列:2003年春天,《南方周末》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作为一棵大树,它需要培育新的产品,合木成林,才能共同经受政策与市场的冲击与洗礼。这也是实施南方报业集团多品牌战略、报系结构理念的具体步骤。当时,《名牌》已在操作之中,即将破土而出;还有一个机会,是省侨联的《华夏》杂志有意与南方周末合作,双方基本上是一拍即合,尽管在细节上有过一定的争议和协商,但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待到8月份准备签约时,对方说,已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好事”就此了结。   但事实上,对这种没有版权的合作,我们一开始也有疑虑,因为涉及到很多遗留问题难以解决。既然不能合作,也说不上是什么憾事。当时正是报刊整顿期间,许多机关刊物面临划转和停刊,集团适时地收购了《广东审计》月刊,报新闻出版署改刊名改刊期,待到2004年年初正式批文下来,《南方人物周刊》拿到了准生证。   为什么要做一个人物周刊?很多人都在问。   2001年我去美国做国际访问项目,在时代公司,负责人向我介绍了该集团属下有140多份杂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时代》周刊,位居美国周刊发行的第一位,而该刊也是以其人物报道为特色,每年的风云人物评选及各种人物榜都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形成了它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该负责人还介绍说,其旗下的另一份周刊《人物》也占据着周刊发行市场的第二位,但营业收入则排在所有杂志的第一位,一年12亿美元的收入。这一切都对我们后来想办一份人物类杂志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下国内的杂志中,已经有几家新闻周刊,其发展前景有待开掘,我们依托《南方周末》的优势做一本新闻周刊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南方周末》自身就是一份新闻周刊,如果在同一个报系里出现同质产品,结果是自我竞争,资源浪费。而市场上还没有一份人物周刊,其发行和广告都还有较大的空间,这从产品定位上确立人物周刊的可能性。   6月15日,全国及南方报业集团各系列报的广告均有“一个‘人物’的诞生”的大字,正式宣告《南方人物周刊》创刊。   

龙源期刊网:2004年6月创刊至今的一年多来,是《南方人物周刊》打开局面关键的一年,请您与读者共同回顾一下这一年所走过的道路。

  

徐列: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从一批从未做过杂志的报人转型为一个杂志人需要有一个过程。庆幸的是经过一年的实践打磨,我们初晓了怎样去做一本杂志,怎样去做一本人物周刊。一年来我们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虽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但都属于前进中的微调,它的步伐相对比较稳定、协调,所以发展速度比较快,上升的势头比较好,被认为是最具成长性的杂志。   可以从我们做过的几个案例来呈现我们一年的成长。   例如对新闻人物的采访。在我们看来,新闻人物着重时效性和当下感,以人物解读新闻事件,其背后的社会内涵和时代变迁构成人物的行为和历史图景;像《张海调查》,张海14岁就成为气功神童,16岁成为气功大师,18岁又成为藏秘大师,他生存的背景正是上世纪末那个信仰失落的迷狂年代催生出来的怪胎,他的突然销声匿迹也暗合了政权对迷狂功力的清算,等张海再度出山,他又成为新世纪最为走红的资本大鳄,他的落败又成了整顿资本市场的最好注脚。这个人物丰富的社会背景便具有了记录的价值。这是我们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报道。它在市场上的表现令人欣喜,它在业界引起的反响为我们赢得了一定的名声,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思路:人物报道不全是面对面的访谈,调查、报道会更接近人物本身从而逼近真相,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如果抢不到新闻的第一点,那我们应该在新闻的第二点上显示自己的力度,这会接近周刊的本质。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领袖》把新闻人物横向的延伸而成为另一种范式。因为双周的刊期,我们不能在《江泽民传记》作者库恩的第一点上抢到头彩,与日报整版的篇幅相比,我们在深度上难有更大的作为,这迫使我们把目光横向扫描,其它中国领袖传的西方作家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开阔的历史视野,我们把目光追溯到源头,同时有了自己的视角,从西方人眼里看中国的领袖。   像《病人崔永元》,我们则选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把人物置身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他的病因乃是这个时代种种怪象和病变在人物身上的投影,而要医治这种病,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所以,它所引起的反响就不是一个浅层次的个体心病,而是一个映现时代病症的寓言。   《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则具有人物榜的意味,在自我设定的标准中代表了一家杂志的理念。35岁,70年代出生的人,全球化背景,中国梦的追寻者,这些代表着未来中国的领袖群体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全面走向。   

龙源期刊网:《南方人物周刊》是一个以《南方周末》报人为核心的团队,从办报纸到办杂志,这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

  

徐列:我们的团队在组建之初都是从《南方周末》过来的。做报纸他们都是优秀的报人,但的确没有做杂志的经验。不过报纸和杂志有许多相通之处,尤其是做一本新闻杂志,周报的一些经验和周刊有类似之处,期间的差异性也很明显,学费是要交的,只是我们希望这种转型能够快一些,既能把办报的敏锐、快速的优势发挥出来,又能把杂志精美、耐读的品质继承下来。   《南方周末》有许多好的传统,有些是体现在报纸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气质和内部的企业文化上。我们把后者延续在我们日常的办刊理念和工作中,诸如正义、良知、爱心、理性这些普适性价值观,而它原有的民主、宽容、平等的理念依然是我们内部的文化基石。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把我们办刊的理想付诸现实。但我们也知道,我们不是去办一个《南方周末》的杂志版。如果说,以往《南方周末》被认为更关注弱势群体,而现在力争做主流媒体的话,我们从最初的设计中,就把自己定位为一本精神读物,希望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能给这个犬儒流布的社会一种正气去烛照人类的愿景,能让我们的前路更远更亮。   

龙源期刊网:同样是以人物报道为主,《南方人物周刊》和北京的《人物周刊》、《三月风》有什么不同?《南方人物周刊》的特色何在?

  

徐列:每家杂志都有它自己的办报理念,即使同属人物类杂志,各家也都有不同的定位。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本具有新闻性的综合类人物杂志,对当下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关注是我们表述新闻的一种方式,从人性的角度通过人物去透视现实这是我们的特色。   由于受刊期的影响,周刊类的人物杂志有些偏重新闻人物,有些偏重娱乐人物;而月刊类的则定位在名人范畴。相信各自都有自己的读者,大家齐心协力,把“人物”市场做大,应该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龙源期刊网:作为一本综合性的人物周刊,你们对人物的界定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物才够资格上你们的杂志?

  

徐列:我们有一条广告语:“谁在影响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人物界定标准,那就是对人类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在与命运抗争中彰显人性向善力量的人。   在专题《中国抗艾英雄》里清晰地体现了我们的办刊理念。无论是作为副总理的吴仪、科学家何大一、名演员濮存昕等一批社会名流;还是退休的高耀洁、志愿者杜聪、艾滋患者马深义等民间人士,在人类的劫难面前,他们都表现出了人性的英勇、无畏、坚韧和爱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抗击病魔的侵扰、提升我们的勇气、弘扬人性的伟力、烛照人类的愿景。他们是影响时代的真正英雄。   在这组专题里,我们还要表达的是,并不只是精英在影响时代,那些普通人身上的向善力量同样影响着每一个人,历史才由无数人的合力推动向前。   例如放弃了优裕的海外生活和银行家职业的杜聪,他全力抚养2000多个艾滋孤儿,在采访中,他还是不禁为这些孩子的命运潸然落泪,我们的记者也被他深深地打动流下了泪水,正是这种情感的力量才让我们看到了打动无数读者的好文字。   还有艾滋患者马深义,作为父亲,他承受着人世间最大的苦难,他必须面对自己未知的生命和两个艾滋儿的悲惨现实。他说,他最有资格自杀,但他要活下去,为了孩子。这是最为朴素的人性,又是最伟大的父爱,人性的高贵与尊严弥漫在这位汉子的身上,他的精神力量则影响着我们——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不要退缩,更不要自戕,哪怕是为你的家人和孩子,爱能改变一切。   

龙源期刊网:你们杂志的口号是“记录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呢?

  

徐列:记录是新闻职业者表达新闻理想的一种方式,它意味着客观、公正,它记录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能成为历史草稿的一部分,而我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历史便是由一个个人物的传记书写而成。记录人物,也就是记录历史。   著名学者朱学勤教授对我们有一种期待,他说,希望多少年后,当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书案边有一本杂志,它就是《南方人物周刊》。   

龙源期刊网:《南方人物周刊》每期访谈的人物,对于各个领域的人物,是不是都要均衡考虑决定取舍?还是一期重点对一个领域人物的访谈?

  

徐列:一个综合类的杂志在每期的选题中,我们会兼顾到各个领域的人物,使得杂志丰富而多彩。但也不能平均用力,对一些重点人物我们会用足够的篇幅来深度地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是杂志不同于报纸的地方。要精耕细做,又要幅员辽阔;有大千气象,又有探幽烛微。   

龙源期刊网:《南方人物周刊》曾采访了中国第一例直面媒体的艾滋女大学生,在做这个报道之前,用了8个月和这个女生进行交流,像这样耗费如此长的时间和精力的采访多吗?在做人物深度报道之前,记者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能否举例说明?

  

徐列:用8个月的时间做一个采访,这是一个特例。但我们的一些人物调查都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财力。前期要做很多的案头准备,把相关的新闻报道找出来,选择自己要做的切入点和报道核心,然后备采访提纲。更重要的是实地的采访,新闻注重事实,每一个细节都要实地核实,每一句话都要找到当事人确认,这无疑就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像《张海调查》,光我们的记者拿到当年张海授功的照片就费了很大的心力。   

龙源期刊网:人物报道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您认为一名合格的人物记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南方周末》是如何挑选记者的?

  

徐列:人物报道的确是一个非常难操作的文本,朱伟认为写人物报道的记者应该经历一般报道、深度报道两种境界成熟之后才能开始做一名合格的人物记者,这是一个资深新闻人的经验之谈,我也深以为然。所以我们在挑选记者时下了很大功夫。我们有一批《南方周末》原有的名记者,他们可以在经验上提携年轻人,这批人也成长得很快。   杂志对文本的要求向来要比报纸高,而一本以叙事为本的人物杂志则又要比一本评述类的时政杂志在文本上更有发挥的空间。因而它对记者的叙事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对应聘人员的考试中总有一道题,就是让他讲一个故事。从对人物故事的选择,我们可以考察他对人物的新闻敏锐性和价值判断力,如何展开这个人物的故事,又可以考察他的叙事能力。而呈现在文字上,它就类似特稿一样,有人物和情节,记者可以是全能全知的视角,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事实客观、公正地掌握的基础之上。它首先是新闻,然后才有文本的精美与文学的韵味,它不会影响新闻的真实品质,只能是在阅读上具有叙事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请您介绍一下《南方人物周刊》的读者群体。

  

徐列: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南方人物周刊》渐渐地锁定了自己的读者群。以广州的丽江花园小区为例,该小区的五个报刊亭有我们杂志出售,其中最多的一家每期销量平均都在50份以上,最多一期可以售出85份,是卖得最好的杂志。而该小区为全国人居示范小区,业主大都年轻,以20岁到40岁居多,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好,关心时代,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且有很好的事业上升空间,他们无疑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人群。而谁拥有了这样的人群,谁就会是一本主流杂志,它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南方人物周刊》目前的运营及发行情况如何?

  

徐列:杂志的运营情况比我们想象得要好。在发行方面,主渠道是通过《南方周末》原有的平台,所以一开始我们就铺向了全国30多个重要城市,同时在特殊渠道上比如机场、超市、书店、地铁、酒店、会所等高档场所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销售网络都建立了起来。如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我们的杂志,发行量已达到30万份,在周刊杂志的零售市场上占据前列的位置。从2005年开始,我们进入邮发,这将使许多买不到我们杂志的读者有了选择的渠道。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看到我们的杂志。   一本新杂志的广告培育期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而我们从一创刊就有了收费广告,当然这大多是友情客串,但也说明了广告商对杂志的期待。从第三个月开始,我们有了真正意义的由广告公司代理的广告刊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广告客户对我们的选择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开端。2005年应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龙源期刊网:在2005年的后半年,《南方人物周刊》有什么打算?《南方人物周刊》人心中的目标是什么?

  

徐列: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搭起了一个基本的地基和框架。但它的血肉还不够丰满,所以在未来里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强化杂志的新闻性,做我们自己的独家新闻,在人物报道上如何深入一步,真正进入人物的内心,捕捉专题的时代性与厚重感,形式上更具有现代色彩和时尚感等等。相信这一年我们会成熟起来。   

龙源期刊网:您如何看待人物类期刊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徐列:2004年,一下子出来了几本人物类的杂志,就有传媒认为“人物类杂志受宠”。我不知道这其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就我们而言,人物周刊更是一本新闻类的时政周刊,只是它以人物为切入点来解读新闻。而时政周刊前景如何,也就意味着人物周刊的前景如何。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的路程为中国的新闻类周刊趟出了一条路子,它如今主流杂志的地位和逐年上升的广告效益预示着新闻类周刊的良好前景。尽管这类杂志目前的发行量还远远不能和通俗类的杂志相比,但它作为主流杂志的地位已经确立。   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或者说,很多人以往只认为杂志是一种消闲读物,到现在认可通过阅读杂志的方式来阅读新闻更深度地了解天下大事,新闻杂志将成为一个社会主流人群的主要选择。以美国《时代》周刊400万的发行量为例,它要远远大过著名的《纽约时报》,后者的常规发行量也才七八十万份;前者每年的风云人物及各类人物榜都成为世界各家媒体报道的新闻,其影响力不在报纸之下。再加上它精美的印刷和主流的读者群成为高端品牌的传播载体,它的广告收益蔚为壮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主流人群与时代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关注社会就是关注自身,阅读杂志不再仅仅是一种消闲,更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选择新闻杂志的读者将会大幅度地增加;同时,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主流人群通过选择新闻周刊的方式来梳理一周的国内外大事并深度地了阅读新闻,再加上它的便于携带成为了出差在外的主流人群的首选杂志,新闻类周刊在机场的良好销售正说明了这一点。   就《南方人物周刊》自身而言,它拥有新闻周刊的共性,同时又有自身的特性。我们把它定位为一本好看、有品质的杂志。   好看,首先是它的选题切合当下读者的需求,有阅读的欲望;再者由于它的人物视角和叙事化的文本使它的亲和力最强,没有阅读障碍,有阅读的快感;好看,还在于杂志对外在形式感的美学要求和内在图片和设计的精美选择。   有品质是它不八卦、不猎奇,人物故事有时代内涵和人性魅力,从而提升读者的精神品位最终成为一种阶层的象征。   在与一位广告客户的交谈中,他用了“好看、有品质”来评价《南方人物周刊》,这让我既惊讶又高兴。他的评价与我们如此一致,他可是我们的目标读者之一啊——这个社会的主流阶层。   

龙源期刊网:一个时代人物的命运代表着这个时代脉搏的韵律,深入了解了很多我们这个时代最前沿、最先锋的人物后,您如何看待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作为主编,您认为自己对《南方人物周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徐列:套用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人终于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道德的沦丧又让人前所未有的感到危机无处不在。而作为一本杂志,我们期待它是一个精神产品,能在这个物欲的世界里,提供一些让我们感动的人物,让我们从他们身上找到人类自信存在的勇气,让他们照亮我们的前程。   至于个人,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和一批优秀的同仁一起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把它叫作——幸福。   

龙源期刊网:在您看来,办好一本杂志,最重要的是什么?办好一本人物杂志,最重要的又是什么?

  

徐列:当然是一个好的团队,一个有理想、有品格、有创造力的团队。对人物杂志而言,最重要的是做人,律己同时宽以待人。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徐列 《南方人物周刊》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