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互联网周刊》如何领先半步

作者:蔡凛立

  《互联网周刊》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互联网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平稳上升三个阶段。从互联网的启蒙者到网络时代商业变革的推动者,《互联网周刊》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时效性和深度在周刊这个平台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我认为周刊是最具规模效应的杂志形态,在期刊业未来的发展中也最具潜力。   我很庆幸当时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互联网和杂志都非常符合我的个人兴趣,很高兴自己能从事这项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做周刊,节奏快,压力大,很深的一个感触是累,但非常有成就感。                        ——《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车勇                《互联网周刊》如何领先半步               ——《互联网周刊》执行主编车勇访谈录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超过十年,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狂热、2000-2002年的低落、2003年后的稳步上升这三个阶段,目前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在商业领域中,互联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影响如何?《互联网周刊》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将互联网和商业结合在一起、并见证了互联网以上三个发展阶段的期刊,如何创建网络时代的商业周刊?带着这些互联网和商业领域中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车勇。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从1998年6月诞生至今已有7个年头,请您谈谈它的发展历程。

  

车勇:《互联网周刊》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0年。1998年6月《互联网周刊》创刊,当时许多人对互联网还不了解,认为它没有多大的作用。但《互联网周刊》的创始人非常有远见地看到了互联网今后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看准了就一定要做,而且要用最快的速度来做,把它做好。果然1999年开始互联网突飞猛进,由不被人熟知变得炙手可热。《互联网周刊》通过两年的积累,很快脱颖而出。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至2002年,这是互联网的低谷阶段。随着市场的跌宕,我们一下就失去了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经过冷静分析和思考,我们做了一系列调整。原来的受众都消失了,我们必须转换一种思路来求得生存和发展。当时我们开始尝试定位于信息化刊物,这次转变我们同样领先于其他的同类媒体。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该怎样去用它?怎样在技术和商业之间搭建桥梁?这两个问题是这个阶段我们一直在琢磨的。   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底至今,这是互联网的平稳上升阶段。这个阶段已经不像前两个阶段一样大起大落,而是呈现出非常稳健的态势。《互联网周刊》的内容也随着互联网对商业社会逐渐深入的影响而不断拓展,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商业周刊。   这三个阶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天堂到地狱然后再到人间。每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收获,第一个阶段奠定了品牌,第二个阶段积累了务实的经验,第三个阶段则坚定了目标并朝着它勇往直前。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的定位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车勇:我们的定位是“网络时代的商业周刊”,就是研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   商业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判断一步步在验证。比如说我们在两年前提出的产业融合,就不断被无线增值业务、IPTV等等新生事物所验证。   美国有一本著名的《商业周刊》,它产生于工业时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网络时代应该有一本新的商业周刊,对这个时代的商业有更深入地了解。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龙源期刊网:和同类期刊相比,《互联网周刊》的特色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车勇:我们的特色是互联网和商业结合。在目前中国的期刊市场上,将互联网和商业结合在一起的期刊,只有我们一家。   最具变化和最具潜力的市场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和其它的商业杂志相比,我们关注的是市场上的最新和最具活力的内容,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所关注的行业有哪些?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车勇:我们所关注的行业是被互联网改变最多、最富有变化、最有潜力的行业,比如说除IT之外,还有电信业、银行业、传媒娱乐、家电、物流零售等行业。传统的电信业几乎已完全被互联网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银行业很多产品其实就是一种技术产品,例如银行卡,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占越来越大的使用空间,它就是互联网的产物。   我们所关注的话题是商业话题。我们不是技术杂志,专注于技术细节的阐述。我们专注的是技术趋势以及技术趋势所带来的商业变化。   

龙源期刊网:作为产业观察家,《互联网周刊》如何做到“权威独立”?作为思想提供者,《互联网周刊》又是如何做到“领先半步”?

  

车勇:在中国做商业杂志或IT杂志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广告和内容的关系。这几年我们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就是因为我们是以一种独立的精神在做杂志,而不是一味迎合广告。我们一直希望自己可以用冷静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这样坚持下去,权威性也会逐渐被读者认同。   “领先半步”是我们自创刊开始就确立的方针。为什么说只领先半步呢?因为领先太多会很危险,你说的东西读者听不懂。如果不领先,跟着市场亦步亦趋的话,就会很容易被别人超越。所以我们要有“领先半步”的前瞻性,也要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在领先半步的情况下,提供一些可以让人思考的东西。   

龙源期刊网:时效性从某个角度说就是新闻的生命,和报纸相比,新闻周刊的时效性无疑是一块软肋,对此《互联网周刊》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避短?

  

车勇:若说有什么有效的措施,那就是在时效性和深度的结合上。我们通过对记者和编辑的培养,可以做到和月刊一样的深度,甚至做得比月刊更好,更独到。调查也表明,读者对我们满意很大程度就是在深度上。   

龙源期刊网:请您预测一下周刊的发展前景。

  

车勇:很多月刊做到了深度却做不到时效性。而报纸,例如日报,它的内容会比较简短,分析的力度不够,做到了时效性却做不到深度。而时效性和深度在周刊这个平台上却可以找到最完美的结合。我认为周刊是最具规模效应的杂志形态,在期刊的未来的发展中是最具潜力的。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的核心读者群体有哪些?发行情况如何?

  

车勇:我们的核心读者群体是最活跃的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士。从行业上说,他们大都属于IT业、电信业、银行业、传媒娱乐业、家电业、物流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从人群来看,这是具备创新精神、最能敏锐感觉到商业和社会的变化、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的人群。我所理解的“杂志”的“志”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志”,和读者有同样的志向和认识,能够在一个层面上交流并且产生共鸣。   《互联网周刊》以邮局订阅、直接订阅、零售、定向发行等多种渠道在全国发行,单期发行量15万份左右。   

龙源期刊网:有没有想过把《互联网周刊》拓展到更深的领域中去?

  

车勇:这不是有没有想过的问题,得取决于互联网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和互联网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   

龙源期刊网:您对编辑队伍有什么要求?

  

车勇:我们要求编辑有不同学科背景、多元化的视角,一定要勤于思考、有敏锐和前瞻性的意识。   

龙源期刊网:请您介绍一下您所带领的团队。

  

车勇:我们的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这里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希望大家都可以尽其所能地发挥、互相交流,我们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沟通的。   我们一直在招人,不断壮大我们的队伍,希望通过更多的投入把工作做得更深入。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举办了2004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推选、电信供应商100强及电信业务创新论坛、中国商业网站100强及第二届中国商业互联网发展论坛、中国电子政务IT100强及第四届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等一系列活动,请您谈谈举办这些活动的意义。

  

车勇:举办这些活动不管是对产业、读者还是我们自身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这些活动的举办创造了产业中各个环节交流互动的机会,对于他们业务的开展非常有帮助。而我们以活动为契机,通过调查、采访和多渠道的信息采集,可以对产业进行细致全面的梳理,向读者传递能够创造价值的信息。   而对我们来说,活动过程中我们也是在尝试一种整合的思路。我们希望把内容、发行、广告、市场这四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这些活动就是整合的一种机遇。通过整合,使整个杂志有较大的提升,对我们综合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从技术革命的视角解读商业动态,从而构成了鲜明的媒体风格。目前我国处于一种怎样的技术革命中?

  

车勇:认可一种新技术需要一个过程,从认可到理解就会把技术溶入到工作、业务和管理中。目前我国技术革命处于一种“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正在融入商业的DNA。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产业机会和过去相比,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今天,许多公司都比较务实,目的明确,获得了良好的增长。我相信在互联网融入商业的过程中,一定还有许多优秀的公司成长起来。   

龙源期刊网:在变革中,洞察力就是财富。在每一次变革中,《互联网周刊》是如何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财富的?

  

车勇:通常意义上,人们所指的洞察力只是一种方向性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可以让你取得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并不持久、可靠。真正的洞察力是在商业运作的完整过程中,不仅能够判断方向,还同时能够在操作、实施方面找准位置、洞察先机。   

龙源期刊网:在商业领域中,互联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影响如何?

  

车勇:互联网在商业领域中清晰可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商业方法的改进,这是最浅层面的影响;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催生了新的产业和市场,也大大拓展了商业模式的创新空间;因为互联网而发生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较为深层次的变化,有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产业都变了,产业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和清晰,这种结构性的改变影响深远。   

龙源期刊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人提出“纸质媒必然会被网络媒体取代”,对于这种说法,您是如何看待?

  

车勇:作为纸质媒体,我们时刻思考着它未来的发展空间。我不认为纸质媒体会被网络媒体取代,在更多程度上,两者是一种互相合作和补充的关系。再往长远看,媒体形态之间的界限会很模糊,传媒业正面临深刻变革,价值链会全面重塑。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地方,今年六月我们的七周年特刊会就这方面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龙源期刊网:《互联网周刊》近期有哪些调整或计划?

  

车勇:没有太大的调整。这几年我们体会到一点是,持续、专注地沿着一个方向去做的话,带来的回报会越来越大。对于杂志来说,要给读者一些稳定的形象、稳定的质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我们时刻都在观察着,观察到有调整的必要时我们再去渐进调整。   

龙源期刊网:作为《互联网周刊》的总编,请谈谈您的感触

  

车勇:我很庆幸当时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正确的,互联网和杂志都非常符合我的个人兴趣,很高兴自己能从事这项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做周刊,节奏快,压力大,很深的一个感触是累,但非常有成就感。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车勇 《互联网周刊》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