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看世界》——十年一剑,风雨兼程

作者:蔡凛立

  “十年一剑,风雨兼程”,既是《看世界》十年历程的客观描述,也是《看世界》人内心感受的生动写照。   十年里,我们在记录这个世界的战争与和平,描述这个世界的精彩与无奈,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和伤痛,倾听这个世界的歌声和呻吟时,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胸怀也宽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启发着自己的激情和荣誉,锻造着我们的坚毅和责任,滋养着我们自己对世界、对人间、对生命以及对大自然的爱心。   回观十年路,我的内心真的是充满感动,也充满自豪。                             ——《看世界》主编周琪                            《看世界》——十年一剑,风雨兼程                    ——《看世界》主编周琪访谈录   

龙源期刊网:今年恰逢《看世界》创刊十周年,请您谈谈这十年来来它所走过的道路。

  

周琪:“十年一剑,风雨兼程”,这是我们的社长、原广州市市长杨资元先生为《看世界》创刊十周年所作文章的标题。我想,这八个字既是《看世界》十年历程的客观描述,也是《看世界》人内心感受的生动写照。   《看世界》成长的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局势急剧变化的十年,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富于色彩、最需要反思、最值得记录的十年,从这个角度说,《看世界》生逢其时,这是办刊人的幸运。   十年里,我们在记录这个世界的战争与和平,描述这个世界的精彩与无奈,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和伤痛,倾听这个世界的歌声和呻吟时,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胸怀也宽阔起来。自然而然的,我们在坚持办好一份有追求、有信念、有正气、有品位的优秀的中国期刊时,在执着地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纵览天下风云;回望历史,打量现实,传递人文关怀”的办刊理念渗透到十年间每一本杂志、每一组报道、每一个选题甚至每一篇文章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启发着自己的激情和荣誉,锻造着我们的坚毅和责任,滋养着我们自己对世界、对人间、对生命以及对大自然的爱心。   这不是抒情。我只是想告诉您,回观十年路,我的内心真的是充满感动,也充满自豪。   

龙源期刊网:《看世界》提出以“新中产者”为目标定位。如何理解“新中产者”?

  

周琪:提出以“新中产者”为目标定位,是由《看世界》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努力决定的,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使命赋予的。   有人为“新中产者”描绘的图谱是:他们中的三分之一以上月收入在万元以上,他们有能力开私家车,住在较好的楼盘,可以到星级酒家享受,可以在节假日去旅游,甚至去国外,还有,他们习惯刷卡消费,等等。我认为这个定义还不完整。这个阶层还有另一些鲜明特点:年轻、成功,但不满足,有求知的欲望、有学习的能力;对社会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渴望发展、渴望变化、渴望与世界交融。   《看世界》的绝大部分读者正是这个新兴的人群:他们大多生于60年代与70年代,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正在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正是这样的一批人,站在时代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潮流和生活的方向,他们既是新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消费的主力军和流行风向标。   

龙源期刊网:《看世界》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比较侧重于哪一方面的内容?

  

周琪:《看世界》的内容主要有四大版块:“权利场”、“金钱榜”、“生活秀”和“思想库”。   “权利场”是对当今世界风云、国际时政热点的深度解读。月刊的缺陷是时效性差,但是它又拥有电视、报纸以及周刊所没有的长处:它有充分的思考来选择读者最感兴趣并具有相对生命力的政治话题,有充裕的时间和充分的版面来表现该话题的重重内幕和历史意义。我们对热点的报道,可以有记者的现场采访,有权威人士独到的观点,有编辑细心的背景链接,既有吸引读者眼球的斑斓色彩,又有启发读者思考的理性空间,这也是读者特别满意的所谓“深度、真实、准确”,因为它完全能满足读者对时政话题的深层阅读需要。很透彻,很过瘾。同时,因其资料的丰富和观点的权威,具备了收藏价值。扬长避短了,也就有特色、有魅力了。说不上偏重哪一块,但“权利场”相对饱满一些。   “金钱榜”和“生活秀”的立意和构思都非常巧妙:一个是透过人物命运来解构财富聚散,反思商旅冲动,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提供他山之石;一个是用讲故事来体验生活滋味,领悟异域文化,让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读者对已经渐渐熟悉的地球村认同和亲切。在长期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渐渐培养出一种我们这个时代十分需要的全球公民意识!   “思想库”今年推出,以言论为主。我们希望这是个沉静、自由、宽松、开放的思想论坛,通过思想的交锋和文化的碰撞,将民间的思想、学者的研究、专家的观点以及新中产者的生活理念有所展示。这些言论短小耐读,有的明快,有的尖锐,有的绵里藏针,很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追捧,纷纷来信来电谈感受说看法。专栏文章的转载率相当高,海内外知名学者和作家很乐意在此发言。   

龙源期刊网:身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之地——广州,这和《看世界》的风格的形成有什么内在的关联?

  

周琪:这是块热土!我非常喜欢广州!岭南文化特有的海洋性、包容性、开放性以及商业性,为《看世界》提供了一个自由呼吸、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的相对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广州的地理优势使我们能够更多更快的接触到各种信息和新知,广州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可以从容理解现实、理性解读历史,而广州的经济背景给我们的生存和探索提供了一种可能。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世界》只能办在广州。   

龙源期刊网:图片在《看世界》里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以其新颖、风趣、图文并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周琪:您注意到了《看世界》的版面风格?是的,与同类期刊相比,我们用图较多,关键是我们的新闻图片很不错。人们说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固然有因生活节奏变快、人们习惯快餐文化的因素,但是相对于文字而言,新闻图片对事实的描述要可靠一些,对真相的记录要客观一些,对阅读者的感染力也更加强烈一些。我们今天对历史画面的许多深刻记忆和理解,不正是因了那些了不起的镜头、了不起的图片吗?好图片只需一眼你就刻骨铭心了。所以,我非常重视图片效果 ,编辑部讨论文字稿和标题时也会讨论图片,甚至插图。我们依靠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力量,与国外一些非常知名的通讯社、图片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图片资源好,加上责任编辑的眼光,美术编辑的剪裁和设计,版面就生动起来了。有几个以图为主的专栏,我们颇为自得:“图说天下”、“动感财经”、“世界之窗”,轻松灵动,赏心悦目,信息丰富。   

龙源期刊网:《看世界》的稿件来源渠道都有哪些?编辑队伍的情况如何?

  

周琪:我为我们的编辑队伍自豪。他们年轻、活跃、有眼光、有激情、有目标、有团队精神,他们每个人都踏实努力、正直向上。我们的会议十分有趣,总是激烈争论加欢声笑语。我们喜欢争论,喜欢将各自的思考和阅读带到编辑部,喜欢共同分享彼此的感受,包括欣喜、忧患和愤怒。   长期以来,我们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外交部、新华社国际部、总参二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防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等在内的各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和研究员,还有一些活跃在海外的学者和作家。我们与这些部门和作者有着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成为很好的朋友,彼此配合很好。李肇星部长百忙中曾专门为我们写稿,令人感动。   

龙源期刊网:《看世界》每期均有10余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国内重点报刊转载,至于各地方报刊的转载就没法统计了。《红色高棉的恐怖时代》、《秘访波尔布特》、《日本何时迈出核门槛》等文曾被法国《费尔罗报》、《澳门日报》、美国《桥报》海外媒体转载。是同类期刊中转载率最高的杂志。其原因自然是《看世界》文章的“精”。《看世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周琪:据一些读者的反映,《看世界》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被转载。除了被各地的各种纸媒体转载,现在也成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大户”。去年10期我们的一组有关普京政府如何推进俄罗斯向宪政民主和市场经济制度转型以及今日俄罗斯社会真相的深度报道,社会反映强烈,报刊、网站纷纷转载,直到现在还在一些校园网上挂着,还有读者来信和我探讨俄罗斯。今年4期的《中国男人精神问题白皮书》从“新浪、文化频道”将之放在首页开始,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用google简单地一搜索,就有8500多条,几乎主要的中文网站都有转载,“凤凰网”上的跟贴就有160多页,而各种纸媒体的转载更是没法统计,这种反响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对这种现象,我们一是感到欣慰:至少客观上反映了稿件的质量,反映了社会对《看世界》的定位和风格的认同,也是对我们编辑工作的肯定;二是感到无奈和气愤:绝大多数的报刊在转载我们的文章时事先不打招呼,事后不寄样刊不发稿费,甚至还有的连转自何处也不说,这是一种侵权行为,是对作者、对杂志社的侵害。完全没有版权意识。要知道,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片、每一组报道,都凝聚着我们和作者的心血,我们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结果呢?一些文摘类的报刊轻轻巧巧的就掠人之美了!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对自己说,也好,能者多劳,我们多为社会作贡献吧。   《看世界》为什么能如此受青睐?我认为归因为质量。质量就是生命。编辑部的工作流程非常严格,每一期杂志的每一个选题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三次以上的集体讨论并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读者以及广告发行等经营人员的意见后才确定的;杂志出来后我们会立即请广州市的审读员——一些大学教授、老新闻工作者、新闻管理部门领导,发行商、广告客户、读者等——来挑刺提意见,并且每期都会省出一个版面,专门登评刊表,请所有的读者“说三道四”。为了鼓励读者积极参与,我们每月都要重奖提意见的读者。我们的许多选题和栏目的不断调整和改变,都是听取、综合了读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文章的“精”源自编辑的工作态度端正,源自作者的写作认真,源自我们的发稿制度严格,源自无数读者的关爱和帮助。   

龙源期刊网:《看世界》2002年被新闻出版社总署评为“双效”期刊奖。继2003年获得“全百种重点期刊奖”后,2005年又一次获得这一殊荣。作为一份创刊只有十年的期刊,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其原因何在?

  

周琪:之前,我们还获得过广东省、广州市的优秀期刊奖,有近百篇文章在全国获奖。获奖当然高兴,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凭心而论,这些奖决不属于哪个人,不属于杂志社,而归功于作者的辛勤、读者的宽容、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爱护。对我们办刊人来说,出好稿、办好刊,是本职,是本分。我们做的还很不够,现在,前有历史悠久、背景强大的传统老刊,后有风生水起、财力雄厚的新锐期刊,还有外来媒体的虎视眈眈,读者的眼光也更挑剔、更严厉了,我们只能更加努力。   

龙源期刊网:《看世界》近年来举办一系列社会活动。发动社会捐款,为战后的阿富汗失学儿童建立了两所“中阿友好学校”;在全国广泛发动《看世界》读者声援受日本侵华战争伤害的高熊飞教授向日索赔;与中山大学、广州市妇联共同发起反对针对妇女暴力行为;首次在京广铁路上开通的冠名“看世界”列车;和香港亚洲电视台联合举办百万富翁有奖活动。请您谈谈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周琪:《看世界》作为一家有责任感与社会良知、以报道当今世界风云为主要内容的媒体,在有条件、有能力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做些推动,为世界和平做些具体的工作,是责任,是义务,也是快乐和充实。   我们每年都会精心策划和组织一到两个有公众影响力、能够体现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政治进步的非盈利的大型活动。您所说的上述活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成功的当属2002年11月到2004年4月,《看世界》杂志社完成“为阿富汗战争孤儿捐建学校的特别行动”。我们共动员全国各地民众包括港、澳、台同胞约14万6千6百余人参加,募捐善款264万余元人民币,在外交部的支持下,在我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具体帮助下,我们分别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阿富汗教育部长的家乡帕尔旺省,建成两所中阿友好学校,现在,已有4800多名从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阿富汗少年踏进这两所学校,开始了他们人生新的一页。这是自2001年11月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军事打击之后,中国在阿仅援建的两所学校,而日本,仅这三年里,就已经在阿富汗的各个地区,援建了80所规模不等的小学和中学。所以,这次活动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赞扬,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成功的由民间发动、民间组织的国际援助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新闻报道难免会有一个缺失:由于新闻事件发生地的遥远,读者包括我们新闻工作者本身都存在着对自己相关性的忽视,只是简单的“知道”发生了什么,从没在意这件事是否会影响我们什么,或者我们在这件事中能有何作为。我们除了在刊物上连续组织生动感人的有关阿富汗战争及战后重建的报道外,我们还在广州各区县组织了大型图片展,请来外交部驻阿官员和新华社驻阿战地记者作报告,在工、青、妇、教委、工商联等部门召开座谈,许多中小学校的团组织和少先队把团课和队日活动放在展览场地,还有老战士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协会的老领导们自愿组成演讲团和表演队,为参观完图片展的市民和孩子们演讲和表演……   这次活动,让我们全体《看世界》同仁与读者一样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这对当今中国期刊界来说,无疑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周琪 《看世界》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