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课堂内外》——把梦想与活力奉献给成长

作者:蔡凛立

  《课堂内外》首先立足于专业化。只有做到“专”,才能做到“深”、做到“精”,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人”的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在精神上所应具备的基本修养和基本装备,让乐观开朗、勇于追求成为每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基本内涵,让遵守公德、自助助人成为每一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特征。   我们扶持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我们激扬活力,同时自己也渴望保持活力;我们鼓励梦想,同时也恐惧自己被梦想抛弃。              ——《课堂内外》期刊群和课堂内外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永恒                  《课堂内外》——把梦想与活力奉献给成长              ——《课堂内外》期刊群和课堂内外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永恒访谈录      

[徐永恒简介]

  1965年10月出生,原籍四川。   1983年以全国高考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2000年获得首届“《财经》杂志奖学金”,重回北大,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进修。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先后担任四川日报社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社记者、记者站站长,成都日报社编委,重庆青年报社社长。   2005年转向教育传媒产业,出任课堂内外教育传媒集团、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   

龙源期刊网:《课堂内外》期刊群发行量连续 8年保持 30%——50%的年增长速度,系列期刊每月发行量超过 310 万册,读者群覆盖所有在校中小学生,发行范围遍及全国 2300 多个县(市),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期刊群。这一串数字说明了什么?请您介绍一下《课堂内外》的发展历程。

  

徐永恒: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名刊大刊发行量逐年萎缩,《课堂内外》系列期刊却异军突起,发行量连续8年保持30%—50%的年增长速度。从1998年课堂内外杂志社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读者的结构和需求进行细致地研究分析,以指导我们在期刊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和创新。   我们首先调整了期刊的产品结构,除《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外, 先后推出了《创新作文》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中考金刊》、《高考金刊》,我们还通过与有关主办单位合作,推出了《世界儿童》童话版、卡通版等期刊。同时,我们也调整了发行结构,在原来单一邮局发行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了期刊的市场发行,在全国建立和完善了数百个销售网点,使课堂内外的产品能够在全国各地青少年期刊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覆盖率。   

龙源期刊网:“成长、活力、梦想”是《课堂内外》人的青春宣言,对此,《课堂内外》是如何去做的?

  

徐永恒:《课堂内外》是一群年轻的期刊人办给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他们可以说是两代人,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成长、活力、梦想”正是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代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我们扶持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我们激扬活力,同时自己也渴望保持活力;我们鼓励梦想,同时也恐惧自己被梦想抛弃。   为了保持“成长、活力、梦想”的青春色彩,我们除了保持一线编辑队伍的年轻化以外,还通过让编辑定期到学校班级授课、与中小学生共同参加夏令营、邀请中小学生假期到编辑部担任实习编辑和实习记者、在杂志社网站开办“青春梦网”论坛等多种方式,让编辑队伍与自己的服务对象走得更近,贴得更紧。   

龙源期刊网:经过 20 多年发展,课堂内外传媒集团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青少年传媒集团,规模和经营情况如何?下属都有哪些期刊?它们的品牌定位分别是什么?

  

徐永恒:目前,课堂内外传媒集团年营业额超过1.5亿元,业务范围包括期刊出版、青少年图书出版、青少年活动、青少年网站、教育培训等。其中,青少年期刊出版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包括《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创新作文》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中考金刊》、《高考金刊》,《世界儿童》童话版、卡通版,新创办的《大学》杂志也即将上市。   《课堂内外》系列刊分别针对各年龄段的中小学生进行科学和人文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品质、创新能力;《创新作文》系列刊立足于提高写作能力规律的探索,结合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作文教学的不同要求,以“创新”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写作水平;《中考金刊》、《高考金刊》,全面结合学科教育,为初三、高三学生提供全面的升学辅导。明确的功能和定位使各刊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独立的发展空间。   

龙源期刊网:课堂内外传媒集团是集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于一身的文化教育出版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这两个“力”是如何形成的?品牌优势是什么?一路走来,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让大家分享?

  

徐永恒:我们首先立足于专业化。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分析自己受众的需求,根据自己的所长,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产品,从某一个方面去满足受众的特定需求。只有做到“专”,才能做到“深”、做到“精”,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谈得上品牌的号召力。   市场化是我们的重要方向。由于我国的国情,青少年教育期刊曾经长期在体制内运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因素才日益凸显。今天,任何一种期刊,包括教育期刊、青少年期刊,都必须真正面对市场,认真研究市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专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开始了多元化的尝试。课堂内外的多元化,其实依然是对专业化、市场化的拓展。这是基于我们对教育传媒产业的认识和经验作出的选择。我们的多元化实践主要包括:青少年图书出版,图书出版的业务主要由课堂内外集团与重庆出版集团合资建立的重庆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承担;青少年动漫产品的开发,课堂内外集团与有关方面合资建立的重庆漫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青少年动漫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青少年网站群,到目前为止,课堂内外集团旗下的青少年网站包括:新课堂网(www.new-class.cn)、创新作文网(www.cxzw.com)、超级考生网(www.cjks.cn)、成长梦网(www.yesnew.com)、天漫大陆网(www.timjoy.com)、童声传媒网(www.kidsay.cn)。这些网站都依托课堂内外集团所拥有的内容、人才等优势资源,从不同的方面服务于当代中国的青少年以及教师、家长。   

龙源期刊网:课堂内外传媒集团的产业群,除了期刊业和互联网产业外,还有哪些产业?

  

徐永恒:课堂内外传媒集团以青少年期刊出版为核心产业,其他产业均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目前除了期刊出版业外,其他支柱性产业还有青少年图书出版、青少年互联网产业、儿童动漫产业等。其中,每年出版的青少年图书在200种以上,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课堂内外集团还围绕青少年成长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教育咨询与培训等,如大型读书征文活动、科技创新大赛、高考咨询会报告会、中小学师生书画大赛、少儿才艺大赛、夏令营、各类培训、中外教育交流等活动,每年累计近千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在全国青少年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龙源期刊网: 由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媒体群——课堂内外传媒集团出资创建的新课堂网站,是中国第一家青少年互动网站,而且为全国最受欢迎的青少年网站之一,它有哪些特色?对于青少年的课堂内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创办6年来,如今的运营情况如何?

  

徐永恒:新课堂网站(www.new-class.cn)创建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家青少年互动网站。新课堂网站和课堂内外系列期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完善,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运用新科技手段,加强了读者和编者的交流互动,在巩固现有读者的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潜在的读者,读者和编者通过在新课堂网站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一种超越寻常的友谊。目前,新课堂网站是中国排名前十位的综合教育网站,在西部地区名列榜首。在新课堂网站成功运营的基础上,课堂内外集团又相继开发了创新作文网(www.cxzw.com)、超级考生网(www.cjks.cn)、成长梦网(www.yesnew.com)、天漫大陆网(www.timjoy.com)、童声传媒网(www.kidsay.cn)等青少年网站群,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目前创新作文网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注册用户已达30万以上,并继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青少年作文网,在同类网站中具有最大的商业价值。目前,新浪、搜狐、腾讯等著名网站均已成为课堂内外系列网站的合作伙伴。   

龙源期刊网:除了举办各类青少年励志、培训活动外,课堂内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徐永恒: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是课堂内外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近年来,仅我们单独组织和举行的各种捐赠活动就达30余次,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超过600万元。长期以来,我们开展向革命老区及希望工程近千所学校免费赠送期刊,向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发放高考助学金、向贫困山区孩子捐赠图书、组织专家名师到西部地区讲学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课堂内外集团还捐资80万元,在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设立“《课堂内外》科研基金”,专门资助有关语文教育改革的科研课题。由于课堂内外集团长期致力于促进教育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课堂内外集团“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   

龙源期刊网:我们听到许多人高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徐永恒:提及素质教育,总会让人想到练舞、学琴、唱歌、绘画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如何全面地认识素质教育?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是不是素质教育?我看,关键是与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能力的提升是不是有联系,如果这些技巧的教与学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能力的提升,那就是素质教育,如果没有或联系不大甚至与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能力的提升割裂开来,那就肯定不是素质教育。可以肯定地说,素质教育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核心是要与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能力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一提到素质教育就联想到练舞、学琴、唱歌、绘画,这是教育导向的悲哀,说明相当多的人还不能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实,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带有严重的功利目的的,是应试教育的变种,其本质仍然是应试的,是以考试、考级为目的的教育。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人”的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在精神上所应具备的基本修养和基本装备,让乐观开朗、勇于追求成为每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基本内涵,让遵守公德、自助助人成为每一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特征,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同时,素质教育还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天赋,有针对性地制订发展目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在各自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长,杜绝各种伪“素质教育”对学生自由天性的戕害。如能这样,则学生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龙源期刊网:素质教育实施多年,面对高考升学率这一硬指标时却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就此,有人提出取消高考或对现有的高考体制进行改革,对此,你如何看待?如果要改的话,您认为该如何改?

  

徐永恒:在需要有一个选择淘汰机制的前提下,高考本身没有错。高考和素质教育也并不是决然矛盾的。对于文化知识的考察,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效率最高的是考试。不仅中国采取考试的方式,全世界都一样。中国的高考之所以招致如此多的诟病,在于高考成为高校选拔学生的唯一方式后,成为学生进入高校的唯一途径后,它对基础教育的伤害和扭曲,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高考“指挥棒”作用。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作用下,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变成了以分数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学校变成了以高考升学率、中考升学率为根本指标,而不是以培养健全的人为最高原则。   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应针对目前高考的弊端进行。我认为,一是需要改革高考的评价机制,高考只应作为升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国外一些名牌大学,比如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等,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看平时的成绩和各种表现,包括严格的面试、规定最低时限的社区义务劳动、课外社团活动情况,甚至个人发展潜力评价,等等。这样的录取制度才能对一个人进行充分全面的考核,在这样的评价机制面前,学生才是一个立体的人,而不是目前高考制度下一张平面的试卷、一个僵硬的冷冰冰的数字。唯有如此,才能敦促基础教育摈弃“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需要改革高考的考试方式。全国统一的高考不但劳民伤财,而且,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统一的高考严重缺乏公平。全国能够统一的,只能是考试政策和思路。三是需要改革高考命题。目前的高考试卷,考察死知识的多,玩文字游戏的多,充当道德审查官的成分多。考试形式和命题方式是和高考本身的角色和定位紧密相联的,随着高考性质的改变,高考试题必须以考察思维能力、考察思想认识、考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为主。   

龙源期刊网:有人说,中国真想实行素质教育,本质上应从未来的就业问题方面着手,强调个性发展。在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就有许多很不错的职业专才学校,他们并非科科优异,但他们学有所长,且毕业后亦能在社会上找到不错的职业。这是否也能成为我们未来高考体制改革的可行方案之一?

  

徐永恒:一些西方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相当成熟,很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世界名校。但是,职业技术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而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强调个性发展,以就业为目的,在学制上,课程设置上,都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职业技术教育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对高考的改革肯定也将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刚刚起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成绩和经验还不多。由于人们的观念问题,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的问题,以及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支持尚有待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仍不能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好评,上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些考生最不得已的、最无奈的选择,许多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按在职业技术院校学到的技能去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实,教育是多层次的,人更是多层次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只有适合自己的才好,有的人适合上名牌大学,有的人也许最适合上职业技术学院。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有所长,凭在职业技术院校学到的技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人才不断涌现,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龙源期刊网: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论已久,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取消应试教育,两者真的是水火不相容的冤家吗?

  

徐永恒: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且从字面上看何为“狭义”的应试教育,那就是“应付考试的教育”,它有如下特征:只针对考试进行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考试,主要是高考,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在教的方式上,填鸭式满堂灌;在学的方式上,死记硬背,题海无边。在这个判断下,“狭义”的应试教育必须取消。   现在还有一种谬论,说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即使“素质”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十分宽泛,但把“应试”解析为“能力”,甚至进一步解析为“素质”我是十分不赞成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应试能力”是什么样的能力:反复练习、搞“题海”战术,抠字眼、揣摩出题者心思……哪一样与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训练科学思维等等真正的学习能力有关呢?高手不在乎考什么,怎么考,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总能在任何一次考试中表现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但悲哀的是,这种能力如果以强求答案一律的分数来衡量,几乎肯定会低于所谓的“应试能力”。从这个意义来说,“真正”的素质教育和“狭义”的应试教育肯定是水火不相容的冤家、仇家,如果让“狭义”的应试教育继续大行其道,则“真正”的素质教育仍然没有发芽生根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以文化滋润人的精神,培养人的独立生存、自由创造的能力,可以说,获得知识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而“狭义”的应试教育,却连这个过程都异化了,何况结果?在它的价值体系中,没有教育,只有分数。   

龙源期刊网:有学者认为,语文的泛政治化和语文教育的标准化是制约语文教育的两大弊端,语言教育改革首先就要从这两点入手,对此,您是否赞同?

  

徐永恒:我赞同这一判断。   语文从字面上讲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而不是语文政治或政治语文。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同时领悟承载于语言文字之中的人类文明和文化。而目前的语文教育,使语文教育承载了过多本不属于它的任务,以至于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仍然没有从语文教育中汲取到足够的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精华,仍然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是语文教育根本上的失败。   事实上,在我们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本应承载的人类情感、思想、文化的含量相比历史上的同类读物并不高,甚至还有不小的差距。而政治化的、泛政治化的内容占据了语文课本的较大篇幅,这样其实反而不能让孩子们获得正确的人格、情操、审美等方面的养成和熏陶,与培养出一个人格完善、心灵丰富的人背道而驰。   标准化进一步扼杀了语文的灵性,这是语文教育方式的失败。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感悟、美妙的意境,这些属于语文教育根本的属性被彻底地忽略了,只剩下僵硬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断章取义的字词句分析、分割孤立的修辞技巧……   语文教育必须回到属于它自己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受教育者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才能使积累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广大。   “语文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在这场改革中,我们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坚定的实践者,而不是简单地发一些牢骚。”这是我的同事、课堂内外传媒集团总经理刘信中,在2005年课堂内外集团向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捐资80万元,设立“《课堂内外》科研基金”时说过的一番话,这番话完全代表了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感悟和改革语文教育的心愿。感谢北大中文系、北大语文研究所的领导和各位专家,“《课堂内外》科研基金”目前已启动了一批语文教育科研课题,进展情况良好。

[后记]

  对于记者提出的三十多个问题,徐主编只回答了十多个,关于其个人的问题只字不答。徐主编说,目前我们还是低调一些好,等将来我们有了更好的发展,再接受你的采访。记者翘首以待。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徐永恒 《课堂内外》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