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镜像系统v3.0

字数: | 字体:

《收藏界》——收藏者的一道盛宴

作者:蔡凛立

  我们对《收藏界》所上的文章尽可能地要求作者要有独到、原创的观点。希望奉献给读者最新鲜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编辑大多数年轻敏感、前程宽广,他们是《收藏界》质量的最好保障。   为了将杂志办得更好,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几年下来,我发现自己每一年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每一天对自己的工作都有新鲜感,这令我常常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   如果还有什么东西能一直留在我的身边,被我很有耐心、很有兴趣地带回自己的家,带入自己的生活,算是很幸运的;因为这些东西或许见证过我的童年与天真,见证过我青春与爱情,见证过我的挫折与艰难,也见证过我的期待与满足。                             ——《收藏界》主编董凡            《收藏界》——收藏者的一道盛宴                 ——《收藏界》主编董凡访谈录      

我的“野心”是要办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特色就是《收藏界》的生命力

  

龙源期刊网:对于《收藏界》这本刊物,你有着什么样的情感?

  

董凡:我和我的同事都十分热爱和珍惜《收藏界》这本刊物,在杂志社工作近六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和大多数同事一样也与收藏结下不解之缘。当我们慢慢地与古玩及各种艺术收藏品对话时,知道了许多以前不曾听说过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懂得了应该以古为镜,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时,会比较历史,泰然处之。   

龙源期刊网:《收藏界》诞生于银川,而编采信息中心却设在西安,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董凡:《收藏界》总部设在北京,编采中心设在西安,另外在全国其它很多城市都设有工作站,这是根据杂志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格局。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及传媒中心,杂志总部设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西安作为历朝古都,是文物集中的地方,又是西部的文化中心,这里有很丰富的资源,这对杂志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龙源期刊网:《收藏界》虽说是一本创刊不久的新刊,但无论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设计上,都不逊色于有十几年历史的同类老刊。这取决于杂志的定位及编辑理念。请您介绍一下。

  

董凡: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目前市面上与收藏有关的杂志可谓林林总总,我在主编《收藏界》的过程中,始终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再给收藏者提供一个重复的种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的“野心”是要办一本与众不同的杂志,特色就是《收藏界》的生命力。   

龙源期刊网:作为一本仅有几年历史的新刊,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收藏界》在成长路上,都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克服?

  

董凡:世界上有很多行业属于熟练工,会一门手艺可以吃一辈子,甚至一首歌可以唱一辈子,一本书可以教一辈子,每天盖章登记也可以干一辈子,不用太费脑子就可以年收月入与时俱进。也有很多行业你必须不断地学习,否则你就会落后。办杂志也是如此。   为了将杂志办得更好,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几年下来,我发现自己每一年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每一天对自己的工作都有新鲜感,这令我常常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又是很幸运的。   

龙源期刊网:比较于业内赫赫有名、而且处于同一个城市的同行《收藏》,《收藏界》的特色在哪里?

  

董凡:比较有时好,有时不好。好的是可以取长补短,不好的是容易生出事非。你既然问起了这个问题,我就说一说好了,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评价别人,单说说我们自己。古人有云:“运乎其妙,在于一心。那么我们的“一心”,也就是你所说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对杂志所上的文章尽可能地要求作者要有独到、原创的观点。我们希望奉献给读者最新鲜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与我合作的编辑们,他们中绝大多数年轻敏感、前程宽广,他们是《收藏界》质量的最好保障。   

龙源期刊网:人们所了解和接触的收藏,大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收藏,对于新兴的现代收藏,了解和接触得很少。大多收藏刊物,也是侧重于前者。《收藏界》对现代收藏的关注度如何?

  

董凡:对于现代收藏品,我们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如果的确是经典的,值得收藏的,我们也尽可能用一定的篇幅来介绍给读者。但问题是传统藏品大多具有历史反射出的古典的优雅气韵,而现代的艺术品常常因为采用的创作及制作手段过于方便,纯手工的越来越少。这类藏品折射出的也是现代人的忙碌与浮躁,精品难得。试想,作为一个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人,当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时,自然更愿意回首那些经过千百年风雨考验的经典与美丽!   

龙源期刊网:有人说,《收藏界》是收藏者的一道盛宴,对此,您有没有更恰当的比喻?

  

董凡:这是对我们一个很高的评价,我个人感觉受之有愧,但我们会将这句话当成激励我们的一种力量。如果让我个人来评价《收藏界》,我更愿意说,《收藏界》是收藏者的一位亲密朋友。    

诚信是杂志赢得读者及广告客户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2005年5月25日,《收藏界》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率先公开发行数据,并正式申请国家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获得认证受理的报刊。《收藏界》此举的动机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董凡:在西方,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我国在这方面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报刊界普遍存在虚报发行量的现象。一些国际广告客户和广告公司在我国进行广告投放时,常常以我国报刊的发行量没有经过认证作为杀价的理由。   2005年3月15日,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在北京成立。尽管各界从理论上都支持建立报刊发行量稽查制度,但当这样的机构建立后,却没有多少报刊社愿意从行动上支持。《收藏界》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布自己的真实发行量。因为我们相信,诚信是杂志赢得读者及广告客户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发行数据直接影响广告销售量,许多报刊都不愿公开自己的实际发行量或对此夸大其词、弄虚作假。《收藏界》的数据透明化,会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广告上的流失?

  

董凡:一开始,我们广告部有一些同志的确有这种担心。但事实证明,数据透明化,对广告客户及读者基本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倒令一些广告客户及读者对我们更加信任。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谁也不愿被欺骗。这就是诚信的魅力吧。   

龙源期刊网:2005年,《收藏界》组织了“寻找中国民间国宝”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及影响。

  

董凡:“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活动几天前刚刚揭晓。活动从2005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得到海内外收藏界、文物界强烈响应,参评藏品总数达到13329件(套)。但最终只6件国宝级文物被选上。   这次活动影响非常大,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都在关注并报导这件事,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一个普通收藏者如果想在收藏领域中有所成就,至少应摒弃两种心态:速成心理和侥幸心理

  

龙源期刊网:“收藏不是简单地拿钱,重要的是拿钱换学问”,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董凡:收藏只惟钱而不能读懂藏品所承载的历史、审美及文化价值,对收藏者来说无疑是件可悲的事。   

龙源期刊网:近年来,许多报刊开设了“投资理财”、“集藏市场”等专版,介绍各个收藏品种的市场行情及投资策略。其中有些宣传过分夸大了某些藏品的投资价值,使收藏者产生了模糊的认识,甚至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收藏品的经济价值?

  

董凡:有道是“藏宝,藏宝,越藏越宝”,可见,收藏的价值全在“藏”这一环。而如今收藏这一概念正在被混淆。在这一点上,媒体是有责任的。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也常常感觉到自己身在两难中,一方面希望能对收藏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但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难免误导读者。比如过分强调或者夸大藏品的投资价值其实就是一种误导,当“收藏”一词被“投资”一词所取代时,收藏就已经远离了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原始意义,成为人们追逐财富与利润的手段。   事实上,只将目光盯在收藏品的价钱和增值上,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经营行为。即便一定要拿收藏当投资,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艺术品投资”,顾名思义也应是一件俗中求雅,雅中求俗的事。说得文雅一些,就是精神的境界通过物质的直观得以承载,物质的价值因丰厚的文化内涵得到体现。   

龙源期刊网:众所周知,收藏者往往都有一定的风险。收藏者需具备什么样的胸怀,才可以成为收藏家?

  

董凡:我个人认为,所谓“家”一定是那些在某个领域走到顶端,让我们相对显得渺小的人物;因此,成为一个收藏“家”实际上也需要常人所没有的胸怀与付出。而目前在这个领域中,“收藏家”这个词显然是被滥用了。从这一点意义上说,我其实也没有资格谈如何成为“收藏家”。但我想一个普通收藏者如果想在这个领域中有所成就,至少应摒弃两种心态:一种是速成心理。藏品鉴赏没有长期的积累很难成气候;另一种则是侥幸心理。不要以为买很多件藏品中总会有那么一件是真品,鉴赏不是靠撞大运,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学习、实践。   

龙源期刊网:有专家说,目前市面上的古玩有99%都是假的,您是否认同?如认同的话,古玩收藏者该如何应对?

  

董凡: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一般来说,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但在市场竞争不太规范、假货次货充斥市场泛滥成灾的地方,有时真货不得不暂时撤出市场,退出竞争。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今,在收藏市场上也出现了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收藏市场上的赝品充斥,其数量远远大于真品,导致真品也很难卖出其应有的价格,甚至致使一些拥有真品的藏家也不得不将其真品暂时收藏起来。   收藏者的应对方法还是多看、多学、多对比:真的跟假的对比(大多数假货都是对真品的“克隆”,最经不起的就是跟真货对比,一比就露陷)、真的跟真的对比(熟知真品的特征,见着假货自然会感到气息不对)、假的跟假的对比(假货很复杂,也需要认识其来龙去脉),了解得多了,知道得多了,自然就不容易上当。   

龙源期刊网:有人说,对于铺天盖地而来的仿品、赝品,中国民间收藏难于开创新天地,步入社会文化生活。对此,您怎么看?

  

董凡:仿品、赝品自古有之,虽然对民间收藏一定的影响,但还不至于使其因噎废食。   

龙源期刊网:您如何看待收藏刊物的现状及发展?

  

董凡:收藏类刊物目前比较多,包括各综合媒体也都在纷纷地开设收藏栏目,对收藏行业的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也有粗制滥造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稿件及藏品资源有限,各杂志刊登的内容常常容易出现雷同,一部分读者因此流失。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原来所有出版的收藏类杂志都订,后来看来看去,感觉新东西太少,杂志的种类也就越订越少。   

龙源期刊网: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04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总成交额不下100亿元,但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蛋糕”大得诱人。一个生机勃勃、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正在悄然形成。专家预言,中国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将来临。这对收藏刊物而言,是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董凡:我几年前也曾写文章谈过第四次收藏浪潮的问题。关于第四次收藏浪潮,行业内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快要来了,也有人认为已经来过了,也有人认为已经过去了。而我认为,无论怎样,目前的收藏市场显然具备盛世收藏的特征:1、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及个人财富急剧增加;2、社会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精神享受需求增加;3、国家鼓励公私收藏,艺术品流通市场发达;4、参与收藏人数众多,涉及面广;5、艺术珍品迭出,艺术家得到极大尊重。   从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盛世收藏的状态,这一大方向是谁也不能逆转的。这对收藏刊物而言,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们目前也在尽力地把握,把杂志做得更好。    

写收藏文章对我来说,是上帝给我的一个祝福

  

龙源期刊网:您毕业于西安大学工业设计系工艺美术专业。艺术的熏陶,对您如今从事这份与艺术紧扣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吧?

  

董凡:是的。我当初之所以会选择工艺美术这个专业也是出于从小对美术的热爱。这份工作使我常常有如鱼得水的快乐和满足。   

龙源期刊网:您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收藏及艺术品投资类文章近百篇,并被业内媒体广泛转载。这是您的兴趣使然,还是因为从事这份与收藏相关的工作的缘故?抑或两者兼有?

  

董凡:我刚刚说了,美术是我童年起的爱好,而文学又是我青少年的梦想。从十几岁到二十岁,我曾经是一名文学少(青)年,也曾有过作家梦;直到开始在《收藏界》工作,我才发现自己的爱好、梦想与职业竟然可以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   写收藏文章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工作,同时也是一种享受。我想,这是上帝给我的一个祝福。   

龙源期刊网:作为收藏刊物的主编,想来您也是一个收藏家吧?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

  

董凡:说来有些惭愧,我实在不是一个收藏家,甚至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收藏爱好者。或许因为兴趣太广泛了,如果把自己所喜欢的东西都一一收藏起来,恐怕我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存放、也那么多的时间来管理。   

龙源期刊网:在收藏中,您偏爱哪些物品的收藏?能否谈谈您的收藏生活?

  

董凡:我个人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古玉、古瓷器、书画、钱币以及各种杂件工艺品,只要是精美的,我很难说自己不喜欢什么。毕竟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生活的节奏在不断地加快,有时感觉什么都会被迅速淘汰,什么都脆弱得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如果还有什么东西能一直留在我的身边,被我很有耐心、很有兴趣地带回自己的家,带入自己的生活,算是很幸运的;因为这些东西或许见证过我的童年与天真,见证过我青春与爱情,见证过我的挫折与艰难,也见证过我的期待与满足。   

龙源期刊网:随着收藏成为一种越来越热的理财方式,许多人跃跃欲试,但往往花了大价钱却收藏了赝品,不胜烦恼。对此,您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忠告或建议?

  

董凡:我的建议是先学习,再收藏。一开始最好能有人品及水平都可靠的收藏顾问引导,千万不要盲目购买。 亲爱的读者:   就以上访谈内容,如果您还有想了解并希望主编回答的问题,请给我们发邮件,我们将向主编及时转达您的问题,并尽快回复!   Email: cchuanxing@163.com   感谢您的关注!                                    责任编辑蔡凛立         本文版权属龙源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与本站联系   Email: cchuanxing@163.com

作者

董凡 《收藏界》

Copyright@2008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